日前,“2025医院管理局研讨大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吸引逾8000名专业人员及学者参与,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及海外的代表团多达28个,为历届最多。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主席范鸿龄致辞时表示,2025年是医管局“改革年代”的开始,医管局正通过与内地紧密合作提升医疗成效。
范鸿龄表示,目前,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及威尔斯亲王医院已成功通过《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认证,成为首批获此认证的香港公立医院,这将确保公营医疗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促进国家医院认证标准走向世界。
此外,位于玛丽医院、全港首间依据国家标准建设的胸痛中心已顺利落成,旨在优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数据显示,香港胸痛中心自筹建以来取得突出成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D2W时间(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抵达医院大门至介入治疗导丝通过病变的时间间隔)从105分钟下降至63分钟,极大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这是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新里程碑,也是大湾区胸痛疾病救治一体化网络铺设迈出的一大步。
范鸿龄表示,因应近年发生的数备受关注医疗事故,医管局于2024年6月成立公立医院系统管理检讨委员会。该委员会已于去年9月提交报告,提出31项聚焦加强管治、提升问责及培育安全文化的建议。医管局管理层正积极跟进,所有建议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落实。同时,备受期待的公营医疗收费调整方案已于今年4月正式刊宪,并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范鸿龄强调,此次改革核心在于加强对经济困难病人的支援,并提升服务效率。特区政府承诺,改革带来的额外收入将悉数回拨公营医疗系统。
范鸿龄指出,医管局大会此前成立的高层次管治及架构改革委员会,旨在为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率提升提供战略方向,重点研究薪酬架构改革、财务管理优化及临床管理提升三大范畴。他强调,这些变革影响深远,改革委员会已决议需广泛咨询相关持份者,尤其是管理层和前线员工,医管局将在可行情况下尽快推进相关工作,并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效率及可持续性的公营医疗系统,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持续服务香港市民。
据悉,今年研讨大会从以往2天会期扩展至3天,大会期间约190名来自香港、内地及海外的专家在近60个分环节中担任讲者,就医疗发展、智慧医院及人工智能、遗传学和筛查、癌症防治等专题展开深入探讨。
采写:GDToday记者 陈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