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土茯苓的3种神仙搭配,清热、解毒、还祛湿!

中山市中医院
+订阅

湿热难耐的岭南夏季,一碗土茯苓汤就是老广们的"续命水"!这个被中山人亲切称为"米仔头"的宝贝,可是大有来头~

(图源:网络)

中山市中医院药学部李狄麟主管中药师介绍,土茯苓别名很多,有禹余粮,过山龙,山猪粪等。其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

土茯苓的药用价值

1、解毒除湿

对湿热引起的湿疹、痤疮、关节肿痛效果显著。

2、通利关节

缓解湿热痹痛,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肿胀僵硬症状。

3、抗菌抗炎

现代研究表明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4、调节免疫

多糖成分可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升机体抗病能力。

5、降尿酸

辅助治疗痛风,抑制尿酸生成,减轻关节红肿热痛。

另外,土茯苓还具有抗肿瘤、抗胃溃疡、降血压、改善糖代谢和肾功能、保护肾脏等作用。

土茯苓的3种黄金搭配

土茯苓与其他食材或药材搭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满足不同人群的养生需求。

土茯苓+薏米

薏苡仁性微寒,能健脾渗湿。两者合用,可加速湿邪排出,达到双效祛湿,清热排脓的效果。

适用于暑热头重,脚气水肿,以及湿热内蕴引起的关节肿痛,皮肤湿疹等。

土茯苓+黄芪

黄芪补气升阳。两者合用,适用于术后或产后气血两虚的湿重患者,可煮水服用,尤其适合配鸡汤熬制服用。

土茯苓+赤小豆

赤小豆利水力强。两者合用,可加速体内水分代谢。适用于改善肾炎水肿、肝病腹水及妊娠期浮肿等症状。

常见食疗方推荐

当前暑湿夹杂的时节,正是土茯苓大显身手的时机,针对当季常见的健康问题,推荐以下几款土茯苓的药膳。

1、五指毛桃土茯苓汤

材料:土茯苓40g、五指毛桃30g、猪骨500g、蜜枣2颗。

做法:猪骨焯水后与药材同煲1.5小时,撇去浮油后加适量盐即可。

(图源:网络)

功效: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

2、三豆茯苓饮

材料:土茯苓、赤小豆、黑豆、绿豆各20g。

做法:以上豆类浸泡后与土茯苓煮至开花,滤渣饮用或带豆食用。

(图源:网络)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3、土茯苓膏(米仔头膏)

材料:鲜土茯苓500克、凉开水8碗(约2000毫升)、冰糖或红糖适量。

做法:鲜土茯苓去皮洗净,刨成薄片,加入适量凉开水打碎成浆;用纱布袋反复过滤浆液;将汁液倒入锅中,全程中小火加热并持续搅拌,煮至浓稠挂勺状后趁热倒入容器;室温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2-3小时,搭配蜂蜜食用更佳。

(图源:网络)

功效:具有解毒除湿、调理肠胃、降火通便的功效。

药师提醒:

    肾功能不全者、阴虚内热者以及对本品过敏者应慎食或避免进食;忌用铁器煎煮,防止与药品产生反应而影响药效;不宜与辛辣燥热之品同用;为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服药期间应咨询医师。

通讯员:李狄麟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