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东城街道紧紧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经过干群一心,共同努力,东城街黄国良家庭农场和下东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成功入围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和广东省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名单,为东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耕特色
打造农业产业“金招牌”
黄国良家庭农场以清远市花——禾雀花为核心,打造了占地160亩的连片种植基地。通过科研植培,农场成功培育出十种不同颜色的禾雀花,并开发出禾雀花美食,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配套幼苗培育区、禾雀花观赏区、亲子游乐园、有机蔬菜种植区、休闲钓鱼区、主题民宿、宴会大厅等娱乐设施,该农场已成为当地农业品牌的“金名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年接待游客量达9万人次,日高峰入园人数达4000人,实现了“田间变景区、产品变商品”的华丽转身。
下东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黄玉熹 摄
下东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则以生态化种养为核心,创新稻虾共养技术,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目前,稻虾共养面积达105亩,小龙虾每亩产量超400斤,年产值突破100万元。通过“种有机稻、养生态虾”的种养模式,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为绿色农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机制创新
联农带农共享发展红利
为让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东城街在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
东城街道指导下东村合作社和黄国良家庭农场通过“土地租赁+农户务工+分红收益”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一地三收”。目前,合作社已租赁土地115亩,年租金约15万元,带动周边10名农户增收。黄国良家庭农场则通过租赁土地70亩,年租金约12万元,带动20名农户就业,形成了“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
黄国良家庭农场。黄玉熹 摄
同时,东城街道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吸纳下东村合作社负责人李于能加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并成功推荐其认定为乡土专家。通过“传帮带”机制,乡土专家带领农户掌握标准化种养殖技术,形成了“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的辐射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标杆引领
带动一片激活一域
东城街以黄国良家庭农场和下东村合作社为突破点,推进辖区内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培育力度,推动更多经营主体申报省级标杆,并引导现有标杆主体申报“三品一标”,擦亮“粤字号”农业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东城街道指导下东村合作社打造样板基地,通过试种新品种、试验新技术、试行新模式,供周边农户学习参观,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目前,在合作社提供个性化技术指导下,区域农业品质提升20%,实现了“一个标杆带动一片、激活一域”的裂变效应。
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黄国良家庭农场通过“一码通”赋码申请,全面记录和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来源和质量的透明信息,同时拓宽了宣传推广渠道。此外,农场和合作社被纳入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落实经营主体责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农业品牌的不断擦亮和产业链的持续延伸,东城街道正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东城街道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打造更多标杆案例,带动区域农业品质提升。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陈惠珊 邓健怡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