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龙”的脉搏 感受浪漫与激情!百名洋学生在番禺大岭村过端午

番禺融媒
+订阅

“五月时,洪流滂濞,放于百里。乡人为龙舟之会,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屈大均《广东新语》”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充满敬畏,水神和龙神在他们的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南方水系发达,河流众多的地区。于是,人们便通过划龙舟(扒龙船)来祈求水神和龙神的庇佑,希望风调雨顺、水患不兴,保障农业丰收和生活安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端午节的吉庆活动。激情澎湃的桡手们默契配合,按照统一的节奏划动船桨,一旁的乡民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一幅端午节庆图徐徐展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在这一刻充分彰显。

龙舟文化也是石楼镇大岭村的重要文化之一。大岭村的三艘龙船——白桡、黑桡和红桡,各具特色。其中白桡和黑桡乃是番禺,甚至周边地区的明星级龙舟代表,可谓是“战功赫赫”,为村镇带来荣耀,为后人留下传奇。为展现石楼镇大岭村水乡特色文化,进一步擦亮石楼镇“中国龙舟文化之乡”这一品牌,5月25日,“大岭点睛 文脉传薪”2025年石楼镇大岭村龙舟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在大岭村的龙津桥上拉开序幕。

游客正在体验标准龙

当一回“扒仔”

“I had never been on a boat like that before. I had been in different kinds, but this one was super different and it was very amusing.(我以前从未坐过那样的船。我虽然坐过不同种类的船,但这艘船实在是大不一样,而且非常有趣。)”来自西班牙的Laura表示。“国际化”是本次活动的一大关键词,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100多位外国留学生来到了大岭村,观看“起龙点睛”活动、体验标准龙舟游,当了一回“扒仔”(划龙船的人)。

一般而言,标准龙舟的长度为18.4米内,其最宽处约为1.1米。可搭载22人,包括划手20人、鼓手1人、舵手1人。在玉带河上,三条雕刻精美、色彩鲜艳龙船并列在一起,上写“大岭”二字的龙船桡整齐摆放在龙船两侧。活动现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生们身穿救生衣,排队体验标准龙舟游。大岭村村民陈嘉敏告诉记者,出国留学期间,她积极向外国同学推荐大岭村,介绍龙舟文化,今天看到这么多外国留学生体验扒龙舟,她感到很自豪,感觉家乡的宝藏被更多人看见。

三条标准龙可供游客体验

外国留学生正在扒龙舟

在标准龙舟游体验现场,陈保全作为教学人员,现场向外国留学生展示扒龙舟的技巧和诀窍。从坐姿、握桨姿势、安全等方面,陈保全一一做了讲解。讲解完毕,现场留学生分批次逐一体验扒龙舟。作为“龙舟教头”,陈保全是大岭村土生土长的“扒仔”。“我的水性比较好,年轻时候可以从东莞的海边游到番禺,所以大家都叫我水哥。”水哥“征服”了大海,玉带河更是不在话下。每年的扒龙船他都会参与,作为教头,他指导龙舟队伍训练、制定战术策略,提升队员的竞技水平;作为鼓手,他敲击鼓点,为划手们提供统一的节奏信号,确保所有划手能够同步划桨,从而提高龙舟的前进效率。“成为一名鼓手首先自己要会扒龙舟,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击鼓。”陈保全说。

陈保全正在教授扒龙舟诀窍

“石楼镇作为龙舟之乡,龙舟文化历史悠久。大岭村的这场活动就像一个‘古今连接点’,用游戏、体验活动的形式去宣传石楼镇龙舟文化,让外国留学生、游客参与其中,沉浸式体验。所以今天的龙舟体验活动意义重大。”番禺本土文化名人、作家何穗鸿表示。

吃一次龙船饭

“端午节快到了,不瞒你说,我一周前就在网上搜索关于龙船饭的信息,听说吃完龙船饭可以顺风又顺水。今天我有幸吃到,感觉很开心。”来自马来西亚的谭丽娥表示。

中午12时,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的上百人在大岭村显宗祠内享用龙船饭。“今天的龙船饭都是我们本地村民煮的,我们用的都是新鲜的食材,其中玫瑰豉油鸡用的还是我们大岭村本地村民养的鸡。”龙船饭厨师陈耀棠表示。

显宗祠内一片热闹景象

提起龙船饭,就不得不提起其中的代表菜——龙船丁。“龙船丁是我们龙船饭里最传统、也最有代表性的一道菜。我们将头菜、豆角、肉粒切碎,再和玉米粒一起煮,咸香开胃。”陈耀棠说。龙船饭吃的是意头,也是乡情。为了让大家吃得开心、放心,陈耀棠和大岭村其他村民提早多天订购食材,商量菜单。在当天烹饪过程中,村民们分工合作,洗菜、切肉、烧火、煮饭,有条不紊地对食材进行整理、摘洗、斩切。用砖土垒起的大灶头冒着热气腾腾的白气,人间烟火气就这样扑面而来。

龙船饭最初的作用是让龙船划手们补充体力,所以菜式简单,主要就是龙船丁、铜盆菜和米饭。现如今,很多国内外游客因龙船饭的美好寓意慕名而来,所以不少餐馆对龙船饭进行了创新。大岭村今天的龙船饭便加入了很多新鲜菜式,玫瑰豉油鸡、蜀味回锅肉、水煮牛肉、豉油皇罗氏虾、黄阁烧肉、水晶肉饺……“今天很多人是第一次吃龙船饭,其中还有不少外国友人,所以我们把很多岭南特色菜以及大岭村本地的美食也加入了进来,希望大家感受岭南菜系的风采。”陈耀棠说。

在显宗祠内,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一同品尝龙船丁,吃各种菜肴,大家尽管语言不通,但食物传达出的情感,祠堂中散发出来的古朴氛围,让大家感到格外放松、亲切,现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看一场文艺表演

“这个活动让我感到很热血,不同的少年拿着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很多乐器都是我的家乡没有的。”来自委内瑞拉的莫晓洋表示。

莫晓洋正在用手机记录演出精彩瞬间(右一)

不止龙舟活动,在大岭村龙舟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现场,还有精彩纷呈的音乐展演带给中外友人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本次文艺展演活动在大岭村永思堂内举行,傍东小学演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一首首广东经典乐曲接连为现场观众一一呈现,以音符为语言,将岭南文化进行艺术性表达,充分展示出番禺人民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面貌。入驻大岭村的艺术家带来变脸表演,舞蹈动作与变脸技巧相互呼应,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引得台下外国友人连连惊呼。

傍东小学正在表演广东音乐

变脸艺术家赢得一片喝彩

中山大学曹铭禹同学演唱了意大利知名歌曲《游移的月亮》,“大岭村作为旅游胜地,以古村落建筑、静谧的水乡风光闻名。《游移的月亮》悠扬舒缓的旋律,能够精准呼应大岭村夜晚‘月光洒古巷,水波映银辉’的独特意境,用音乐为游客勾勒出一幅流动的月光画卷,强化这里的诗意氛围。”曹铭禹表示。紧接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院学生带来了舞蹈节目表演。最后,中外友人和演员们一起上台进行大合唱,友谊的种子在这一刻破土、生根、发芽。

中外友人、现场演员、嘉宾一起大合唱

一场龙舟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活动让大岭村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也让龙舟文化以新的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据悉,本次活动一共有2800多名游客到场,参与龙舟体验游客40条次,约800人,其中外国游客100人左右。

“大岭村村内保留了大量极具岭南特色的古街、古桥、古塔、古祠堂等古建,历史上更是名人辈出,耕读文化、龙舟文化、道家文化等支撑大岭村在新时代愈发熠熠生辉。目前,村里一方面大力进行古村保护,另一方面对古建进行活化利用,将其修旧如旧,改造成非遗工坊、研学基地、水乡民宿等,打造多种主题的研学线路。我们对大岭村未来文旅发展充满信心。”大岭村驻村第一书记苏淑仪表示。

外国留学生正在欣赏上绘脸谱的龙船桡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杨岚 关维权 谢展鹏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