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打造实战效能型综治中心,推动矛盾风险就地化解

南方法治
+订阅

“能得到你们这样耐心细致的帮助,还请来那么多部门协助,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日前,公明街道某学校的王老师正在办理退休手续,却因社保缴纳、工资待遇等问题,与学校意见不一。多次协商无果后,她找到公明街道综治中心。最终,该中心调解员陈梓浩积极协调教育、社保等部门搭建了调解平台,高效解决双方纠纷、达成调解协议。

这个暖心场景是光明区创新社会治理的缩影。在深圳市光明区,“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近年来,光明区大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组合拳”,用好“三驾马车”、突出三大功能、督好三大阵地、夯实三大基础、盯紧三大重点、借力三大资源,着力打造实战效能型综治中心“光明样板”,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光明实践不断走深走实。

深圳市光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深圳市光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用好“三驾马车”,综治中心功能再升级

走进光明区综治中心,智慧大屏上跳动实时的数字,展示着社会治理的精准与高效。这里是全区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指挥部”。光明区强化综治中心平台功能,切实理顺并充分发挥政法委、公安、信访“三驾马车”作用,对全区矛盾风险进行精准研判和高效处置。

区委政法委牵头“抓面”,通过下发提醒函、交办单、督办函等方式压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信访部门则牵头“督线”,遵循法治路线图,落实“三到位一处理”,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公安部门则牵头“控点”,发挥主力军作用,对安全风险进行严密防控,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突出三大功能,智慧治理模式再强化

光明区综治中心不仅是一个实体的办公场所,更是一个智慧化的治理平台。“一屏统管”智能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汇聚、分析研判和高效处置。

通过这个平台,光明区成功打通群众诉求、民意速办、雪亮工程等多个平台,有效汇聚重点场所、重点事件、重大矛盾纠纷、重大活动等数据。经过智能化分析,这些数据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助力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

同时,光明区以“深平安”为底座,贯通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平台,通过全量汇集、全程督导、落实闭环的工作机制,构建全域感知的指挥中枢,确保每个指令迅速传达基层一线,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督好三大阵地,矛盾化解责任再压实

光明区统筹打造三大阵地:属地责任阵地、行业责任阵地和涉法涉诉责任阵地,将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层层压实。

在属地责任阵地上,光明区以街道、社区为基本单元,通过优化考核、下沉资源为基层减负赋能。同时,创新打造“党建+警网楼”联动治理模式,构建“警网楼”会议联席、走访联合、纠纷联调、政策联宣、应急联动、治安联防“六联”纠纷防控体系,有力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在行业责任阵地上,光明区出台7项工作指引109条措施,强化对房地产、土整、劳资等7大重点领域的全周期治理。通过压实行业治理责任,确保重点领域矛盾风险能及时排查发现、源头化解。

在涉法涉诉责任阵地上,光明区强化案件评查、个案督查,着力解决涉法涉诉矛盾风险。同时,对重大矛盾风险严格落实“基层吹哨,部门执行”机制,全省首创情理法“三人小组”模式,捆绑属地、行业、派出所“三方责任”,合力“拆弹”。

深圳市光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风险隐患会商研判会

深圳市光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风险隐患会商研判会

夯实三大基础,精细化治理水平再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光明区综治中心夯实三大基础:实行“三格合一”做强管理、推动“三圈入格”做优服务、探索“三源共治”做实考核。

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小分格”模式上,光明区通过实行社区小分格、公安警格、政法综合网格“三格合一”,做强管理,实现人员、资源、职责、机制深度融合。

光明区还依托“1+6+37+272”小分格服务体系,推动群众诉求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三个“500米服务圈”入格。通过建立“小分格+”机制,推出“小分格+企业服务”“+税务指导”等举措,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探索“三源共治”做实考核上,光明区探索建立警源、访源、诉源“三源共治”考核体系。通过开发“三源共治”智慧模块,压实“部门—街道—社区—小分格”四方责任。实行“流动红黑旗”、实地检查、提醒函等机制,倒逼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盯紧三大重点,社会面防控再加强

在光明区综治中心的工作中,还有三大重点不容忽视:强化社会面防控、强化重点场所安防、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在强化社会面防控上,光明区公安部门牵头守点、巡线、控面,开展车巡、步巡、摩巡、空巡、视频巡“五位一体”智慧巡逻。通过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持续提升“见警车、见警灯、见警率”,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在强化重点场所安防上,光明区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并重。通过对辖区重点场所进行排查整治,发出风险提示函、整改通知书、书面通报等文件,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在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上,由公安、卫健、司法行政等部门牵头,坚持分级分类管理,用好关爱帮扶“工具箱”,共精准关爱帮扶77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借力三大资源,实战效能再提升

另外,光明区依托“社会工作学堂”,为一线人员培训赋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小案例教学促进基层善治大牵引。

依托民意速办“每周一评、每周一议”机制,完善本级完结机制,强化类案治理,推动解决群众诉求“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依托法治顾问团,组织公检法司15名业务骨干常驻,为攻坚化解一批“骨头案”“钉子案”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征途上,深圳市光明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智慧治理为引擎,将“枫桥经验”的根系深扎于城市肌理之中。从“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到“三大阵地”责任压实,从数据赋能的精准研判到民生诉求的闭环解决,该区正以“绣花功夫”织就社会治理的安全网,用“光明样板”诠释着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智慧。未来,光明区将继续以创新破题、以实干作答,让社会治理的“精度”与“温度”绘就群众获得感最坚实的底色。

文字:南方+记者 祁雷 关喜如意 通讯员 粤政宣

设计:刘子葵

编辑 朱琦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