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的下朗村,青砖黛瓦间跃动着鲜亮的研学马甲。这场由佛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禅城区精神文明办公室、禅城区图书馆主办,张槎街道下朗村委会、禅城区文化产业协会承办开展的主题研学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走读禅城:粤‘读’粤有料”——2025年禅城区亲子研学活动,通过“研学+情景互动式体验”的创新形式,让下朗小学30组学生家庭在2小时内完成了一场穿越百年的文化探险,实现在探中学、学中思、思中研,在研学中真正达到寓学于游、知行合一的目的。
文明新生
打卡路线解码“百千万工程”蝶变路
据介绍,本次活动精心设计的“时空罗盘”任务,涉及古建、文化、历史、美食等领域,以9个特色点位串联成一条沉浸式研学路线:从文化广场出发,途经龙狮馆、景观公园、禅城区儿童友好体育公园、仁和园,再深入探访招氏宗祠、招氏北祠、江氏宗祠、陆氏宗祠等历史建筑,带领学生们深入下朗的村头巷尾,亲身感受下朗村“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蝶变路。
“下照乾坤雨顺风调歌盛世 塱辉日月河清海晏颂昇平”,下朗村这副对联吸引了同学们和家长驻足品味,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述写在下朗文化广场的对联的历史渊源。随后,大家来到仁和园,建筑还原了清末民初太史邸的风格,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透着浓浓的历史韵味。紧接着来到太史家宴体验区,江太史家宴解说员向同学们展示了太史第宴席复原场景,带领大家了解那些流传百年的粤菜经典、宴席礼仪,恍惚间看到旧时太史第内的美食盛事。在核心街区以外,下朗村还对佛开高速桥下空间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出一个占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儿童友好体育公园,配备停车位150个,使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近年来下朗村持续深耕“百千万工程”,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筹建村民公寓,吸引更多在外乡民回乡发展。
文化破壁
NPC互动开启时空对话
当日的下朗村变身“文化主题乐园”,活动中学生们被分为六组,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打卡任务,立足村内招氏宗祠明礼堂、陆氏宗祠永锡堂、江氏宗祠、龙狮馆等多个实景场景,与粤剧名伶、孝德先贤、咏春宗师、科考举人等人物NPC的互动中解锁谜题,寻味七百多年古村的文韵古脉。
在招氏宗祠明礼堂,同学们跟着学习咏春基础手式;陆氏宗祠永锡堂的“孝德故事会”通过口述再现“陆氏孝子”典故;在龙狮馆内,孩子们头顶迷你狮头学习“七星鼓点”步法。
江氏宗祠内,禅城区文化馆原副馆长、资深粤剧老师刘佩英老师教授粤剧身段、指法,学习耍枪花、舞水袖等粤剧基本动作,同学们在一招一式间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这里的粤剧私伙局每逢周一、周四开演,市民借此可近距离感受“南海十三郎”的才情余韵,让粤剧的悠扬唱腔在耳边轻轻回响。
同学们在“定向打卡”的过程中体验及了解广东粤剧、功夫、醒狮等多项代表性非遗项目,这种“研学+情景互动式体验”模式,让历史人物犹如从书本中走出来,同学们更能深刻感知禅城非遗的厚重和浪漫。同时旨在推进学生熟悉和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增进对家乡文化传统的深层情感,进而承担起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知识活化
体验培育文化自信矩阵
“走读禅城”作为区图书馆今年精心打造的品牌项目,以“研学+”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组织青少年儿童走进村居社区、科研基地、历史遗址或生态保护区等地,通过定向寻宝、角色扮演、非遗手工艺制作、VR科技重现历史场景等方式深化参与者认知,培养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结合专业讲解、动手实验、数字任务卡等工具,形成知识获取与实践应用的闭环。
该活动不仅为禅城青少年打开一扇认识中华文明的新窗口,也为文化禅城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并持续优化文明实践内容供给,以阅读实践成风化人,引领文明新风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