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评论:解码茂名荔枝的现代化突围

南方+

荔枝红遍枝头的季节,茂名这座千年古荔乡正以一场静默的产业革命,向世界展示传统农业的现代蝶变。

当AI诊断系统取代经验主义,无人机跨越水域运输鲜果,古荔园化身流量磁场,茂名荔枝的突围之路,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深刻对话。

5月23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A1-A4版。

从锄头到云端

生产关系的颠覆性重构

在柏桥村的荔枝园里,老果农张凤仙的手机已成为新“农具”。AI种植管家以95%的准确率解决技术难题,大数据平台让荔枝生长数据可视化,传统农事被赋予数字基因。

这种变革不止于生产端。冷链物流的升级使损耗率下降30%,电商渠道贡献40%的特早熟品种销量,溢价超10%。当低空无人机将运输成本压缩62.5%,10分钟完成岛屿到冷链中心的跨越,茂名荔枝彻底打破“丰产不丰收”的魔咒。

从生产到流通,数字化重构的不只是效率,更建立起“枝头到舌尖”的品质信任链。

文化IP的价值觉醒

千年贡品的当代叙事

当古荔树“千手观音”以139万元拍卖采摘权,当柏桥服务区将岭南园林与荔枝文化嵌入高速公路,历史记忆正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典故,在学者于赓哲的考证中成为茂名荔枝的超级IP。

茂名深谙文化赋能的要义:非遗数字大使用AI讲述种植技艺,荔枝嘉年华融合传统婚俗与现代展演,定制经济让消费者为文化体验买单。这种将历史厚度转化为品牌高度的策略,使荔枝从农产品升华为文化符号,在消费升级浪潮中占据情感溢价的高地。

流量破圈

荔枝文化的全球表达

在国际传播的棋盘上,茂名落子精准。外籍大V采风活动中,无人机运输场景成为科技农业的视觉名片,古荔园采摘体验构建起“果实里的中国故事”。当3棵古荔树被外宾定制、当“荔枝盲盒”登陆国际品鉴会,茂名荔枝完成从地域特产向全球商品的蝶变。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传播策略:高速公路服务区变身文化展厅,短视频里的果农既是生产者又是代言人,流量经济与实体产业形成共振。这种“硬实力+软传播”的组合,让世界透过荔枝看见中国乡村振兴的多元可能。

小水果里透视大变革。

茂名荔枝的突围,本质上是生产要素的创造性重组。当科技注入古老产业,文化唤醒沉睡资源,流量打开全球市场,传统农业便突破了“低附加值陷阱”。

其成功揭示的路径值得深思。数字化转型不是替代传统,而是让老把式掌握新工具;文化赋能绝非简单的历史复刻,而需找到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共鸣点;国际传播不能止于产品输出,更要构建有温度的文化叙事。

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坐标上,茂名荔枝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座千年荔乡正以岭南佳果为笔,在数字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双重卷轴上,书写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范式。

撰文:叶洁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