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南方+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久久为功,各方面对这次专项行动的期待也很高。司法部如何通过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构建起长效机制,防止“一阵风”、问题反弹,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您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就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避免规范执法活动‘一阵风’、过后又发生反弹。”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刘波介绍,健全长效机制,常态化对行政执法进行规范和监督,本来就是专项行动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此次开展专项行动,具体体现了4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执法的突出问题。二是要坚持严格依法依规,所有的这个做法都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坚持法治的精神和原则。三是要坚持辩证的思维,要实事求是,看待问题要全面要客观。四是要坚持务求实效,不能走过场,不能“一阵风”,更不能增加基层的负担,要为企业办实事、求实效。
刘波表示,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在集中纠治执法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各地方各部门也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及时总结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把它上升为长效的制度机制。
她透露,下一步要加快制定出台《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实现对行政执法工作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的制度支撑。“目前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出台了这方面的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我们也在加紧起草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收集到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我们会抓紧研究出台。”
另外,还将针对执法突出问题来制定具体的规则,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重点纠治的四类问题具有反复性、复杂性、顽固性,必须通过建立制度规则,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比如说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像违规异地执法这类的问题,既有司法的、也有行政的,特别是随着新业态的出现,行政执法领域在生产、经营、运输、销售涉及到不同的地方,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也会涉及到异地执行的问题。”刘波表示,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今年12月底前建立健全行政检查异地协助机制,目前各部门也都在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相关的规则。
南方+记者 王诗堃 赵晓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