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穴街社工服务站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以“锦绣龙穴民族共融”为主题,打造现象级民族文化IP,通过三大创意环节精准触达100+企业员工家庭,让苗族银饰叮当、壮族织锦生辉,成功构建龙穴岛民族文化“共生圈”。
素人工匠变身文化代言人
据悉,社工服务站创新采用“线上征集+线下策展”模式,系统展示多民族服饰文化精髓。活动共征集到苗族、壮族、彝族、瑶族、土家族、布依族及白族七个民族的精美服饰作品。值得一提的是,10位普通企业员工摇身一变“民族风采大使”,首次在园区展出瑶族刺绣衣、彝族查尔瓦等服饰。通过“文化建档”的创新方式,这些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社区新晋“网红打卡点”。
亲子工坊唤醒文化基因
“迷你服饰工作坊”活动中,社工们化身“文化翻译官”,将复杂的民族工艺转化为适合亲子互动的教学方案。参与者从布料选择到成品制作,全程体验民族服饰的制作过程。据统计,89%的参与者是首次接触民族手作,73%的家庭主动在社交平台分享制作过程视频。这一创新形式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手账里的民族记忆
文化手账绘制活动,则是一场创意与文化的浪漫邂逅。员工们以笔为舟,以图为帆,将民族元素巧妙融入手账之中,记录下服饰背后的文化寓意。手账本上,民族建筑巍峨挺立,民族乐器悠扬动听,每一笔都蕴含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企业社工巧妙植入“压力释放”元素,让文化体验成为心理疗愈过程。这些手账作品,将成为“龙穴民族文化社工坊”中的璀璨明珠,让更多员工在欣赏中感受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龙穴街社工服务站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成功搭建起一个了解、体验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平台。未来,社工站将升级为“民族文化IP孵化器”,让车间的绣花针缝出民族团结同心圆。
南方+记者 张翊伟
通讯员 龙穴街道公服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