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岭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为样本,廉江全域念好“土地经”

南方+

曾经的废旧矿山,开始披上郁郁葱葱的“绿装”;“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零散的小块田地汇聚成连片的沃土,实现土地集约规模经营;通过拆旧复垦,闲置建设用地得以有序腾退,土地活力得到释放……这是廉江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念好“土地经”的生动实践。

日前,《湛江市廉江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通过审查,由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同意。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廉江以全市域2847平方公里为统筹单元,创新构建“四大协同”工作机制,通过98.5亿元总投资计划,谋划67个子项目实施落地,包括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乡村风貌提升、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导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七大类型。并以石岭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为样本,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粤西特色的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

全域谋划

盘活土地沉睡资源

廉江,地域面积2867平方公里。独特的山海地貌、气候条件,孕育出特色鲜明的经济业态与多元文化,让这片土地成为粤西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县域单元。

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廉江也面临着乡村土地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产—城—村—田”空间混杂、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这些是摆在廉江眼前的难题。面对难题,改革是出路,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关键。

翻看《实施方案》,编制以廉江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形成覆盖全域的七大整治片区,通过“山水田林城村”系统治理,推动形成“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新格局。

立足“全国重要小家电生产基地”“环北部湾县域中心城市”定位,《实施方案》将廉江市全域划分为东、南、西北三大实施单元,划定2769平方公里整治区域。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系统,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等7大类项目,重点打造城区建设用地整理集中区、九洲江生态修复和田园整治集中区、水库保护生态修复区等整治功能区。

在此框架下,廉江以“四个一”为抓手,撑起了全域土地整治的“四梁八柱”,描绘出乡村振兴新景象。

一张蓝图绘到村。强化村庄规划引领,在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廉江准确把握乡村特色、地域特征、农村实际、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做好总体设计,合理划定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

一条红线画到田。耕地保护乃“国之大者”,廉江积极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耕地质量和连片度,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一项制度落到地。落实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廉江推进闲置、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存量建设用地复垦,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传统建筑、街巷空间等。

一种底色铺到底。绿色发展是最鲜明底色,围绕统筹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廉江推进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废弃矿山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清洁田园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施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程,保护水源涵养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空间重组

零碎耕地连成片

立夏时节,行走在廉江市石岭镇合江村,放眼望去,平整的机耕路两旁,生机盎然的高标准农田,正呈现出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美丽景象。通过开展生态农田连片、补充耕地等项目,石岭镇碎片化耕地变连片整地,低效利用和犬牙交错的撂荒地实现田块合理归并,变成每亩每年租金1000元的“抢手货”。

以“稻”为笔,谋发展之道。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石岭镇更新了乡村空间形态,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本质,是归并地块、土地重划。对土地利用结构和权属进行合并或重组,使布局更加合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一体化解决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中的空间优化问题。

“过去,村里的耕地就像被撕碎的拼图,东一块西一块,不仅耕作效率低,收成也难有保障。”廉江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与耕地保护股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镇化浪潮涌起,年轻人纷纷涌入城市寻找发展机遇,留守村庄的大多是六旬以上的老人,对他们来说,耕种零散的土地愈发力不从心,久而久之,种地的热情也逐渐消退。”

转机出现在石岭镇成为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之后。自2021年起,石岭镇紧抓机遇,开展集中连片农用地整理工作。推土机平整土地的轰鸣声打破了村庄的沉寂,曾经零散破碎的田块在规划整合中重新排列组合。

“现在可不一样了!田块实现合理归并,经济效益翻了一倍。”合江村村民李秋尚难掩喜悦,“以前一亩土地一年租金只能租到400—500元,现在每亩租金可以达到1000元。村民都说,这个整治项目给大家带来了‘金饭碗’。”

一块块“小田”变成一片片“大田”,勾勒出廉江全域土地整治的清晰脉络。查看子项目清单,廉江将在安铺镇、横山镇、吉水镇、良垌镇等地全面铺开整治工作。参照周边耕地类型,因地制宜将非耕地改造为可供耕种的状态。改造内容涉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土壤改良工程。

“通过‘小田’改‘大田’、耕地恢复、林耕互换、园耕互换、撂荒耕地整治等措施,促进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转变,不仅使有效种植面积得以增加,而且大田块更契合大型农机作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廉江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与耕地保护股相关负责人补充道,结合补充耕地、耕地提质改造等项目,在农用地整理过程中,将园地、草地、未利用地等改造为耕地,并逐步把集中连片流转耕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这不仅满足了县域产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还通过耕地、水田指标交易实现了更多收益。

价值重塑

“三产”融合整合资源

将目光聚焦廉江西南部,廉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又一“重头戏”——夏插河水美乡村生态修复项目正徐徐展开蓝图。该项目位于安铺镇,地处廉江市域九洲江生态修复和田园整治集中区的核心地带。

在九洲江奔流入海的壮阔画卷里,安铺镇如一颗历经岁月打磨的明珠,镶嵌在粤西海岸线的黄金节点。这座从渔村崛起的百年商埠,凭借九洲江与北部湾交织的“黄金水道”,自古便是联通内外的商贸枢纽,有着“小广州湾”的美誉。往来商船的汽笛与市井吆喝声交织,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商埠文化在此激荡融合,孕育出舞鹰雄、安铺八音等独具魅力的非遗瑰宝,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岭南商贸文化长卷。

“夏插河作为连通九洲江的重要内水,如今正面临严峻考验。”廉江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夏插河的流速明显减慢,导致河道淤积严重,水域面积缩窄,连带防涝治涝能力下降。大量河漫滩被开垦成为农田和林地,水岸生态遭到破坏,河道保护空间缩窄。

改变迫在眉睫。基于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项目以打造“水美乡村”为核心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目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围绕“村庄集中、产业聚集、耕地连片、生态优美”的十六字方针,开展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乡村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内容。

以“水”为媒,以航道为纽带,项目全力打造“水美乡村”特色示范区。具体而言,项目深挖安铺镇百年商埠文化底蕴,以商埠文化的体验与传播为抓手,将特色农产品展销、非遗技艺展演、水上民俗体验等场景有机串联,打造安铺水美休闲农业寻味集市。在这里,游客既能漫步古埠感受百年商韵,又可体验田园采摘乐趣,品尝现制特色美食,实现文化体验与休闲消费的深度融合。

项目通过创新实践“生态修复+乡村旅游”“土地整治+农村资源”等模式,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重塑乡村空间格局,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全力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产业导入层面,项目充分利用安铺镇夏插河流域独特的农业资源、水岸风光与乡村文化底蕴,以农用地及建设用地整理为基础,以“休闲农业”和“文化体验”为核心驱动力,系统性、分层次地导入多元业态,构建集农产品展销、美食品鉴、文化传承、研学教育、农事体验、户外休闲及特色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振兴示范区。致力于打造成为区域知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在乡村风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项目以“修旧如旧、活化传承”为原则,一方面对公共空间进行提质升级,将舞鹰雄、安铺八音等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街巷景观、建筑立面,打造兼具功能性与文化辨识度的社区活力中心;另一方面对现有文化展馆进行提升改造,重点保护修缮红色遗迹,运用数字化展陈技术还原革命历史场景,活化红色资源,将其建设成为具有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传承地。

环境重塑

助力城乡“提质增颜”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点土成金”,更助力廉江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廉江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已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将破碎零散的耕地整合为集中连片的耕地,目前共整治集中连片耕地两万多亩,并且随着耕地质量的提升,整治后的耕地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有人种、种得好”。

作为全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关键一环,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也同步按下“快进键”,助力城乡“提质增颜”。在美丽圩镇方面,围绕“7个1”建设要求,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提高现有设施质量,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重点通过完善道路系统,开展国省县道人行道补齐、路面修复提质、提升绿化工程,提高现有道路环境,提升城镇风貌,增加城镇附加值;另一方面,强化城镇防洪排涝能力,改造雨、污水管道,缓解大街小巷排水系统不畅、生活污水外溢、水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提升城镇形象。

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廉江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盘活村庄内闲散零碎地块,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系统推进村庄改造工程。通过打通乡村“断头路”、建设污水处理池、增设垃圾收集点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实现村庄基础设施从“有”到“优”的跨越,切实提升村民生活的便利性与幸福感。

从田畴沃野到城镇街巷,廉江正以全域土地整治为支点,撬动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

撰文:李怡茜

编辑 杨证民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