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首日,白云为企业送上“解读大礼包”

南方+

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民营经济定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当天一早,白云区司法局联合广东省法学会民营经济法治研究会、区工商联、民科园管委会、白云产业投资集团等单位,在广州法务大厦联合举办“良法促善治 云企添活力”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政策+法律+实务”三重解读,为来自智能制造、新能源、建筑工程等领域的100余家企业送上法治“大礼包”,也成为广州首场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题宣传活动。

01:10

视频|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首日,白云为百余企业送上“解读大礼包”

民营企业要敢于用好法律规定

活动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广东省法学会民营经济法治研究会会长陈云良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重要意义、核心要义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解读。

“将民营经济定义为‘生力军’,是本次立法的重大突破。”陈云良认为,这不仅是词汇的升级,更是对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战略价值的重构,为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承接科技项目提供了法理依据。

同时,针对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无主管部门”的困境,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发改委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主管部门。陈云良指出,这一设计弥补了工商联缺乏行政权的短板:“发改委在政策协调、资源配置上具有权威性,能为民营企业提供从项目对接、资金支持到执法监督的全周期服务,真正让企业‘有问题找娘家’,客观上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地位。”陈云良说。

目光回到白云区,陈云良建议,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要及时清理存在歧视、排除民营企业的旧规定政策,同时制定新规定,在多个方面让民营企业能平等、公平参与;其次,进一步主动服务、送“货”上门,为企业点对点送上他们有需求的信息、资源、渠道等,让企业知晓经营的“空间”与“边界”。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都作出了直接回应。”陈云良谈到,该法规定了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如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措施,标志着我国对民营经济的保护从“政策红利”迈向“法治红利”。他呼吁,白云区的民营企业要敢于用好该法的每一条规定,抓住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民营企业发展有了法治“定心丸”

活动现场,与会企业代表就“如何承担知识产权审查义务”“专利信息泄露的连带责任”踊跃提问,与会嘉宾从企业的审查义务、责任承担方式对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解答。

企业家们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明确市场准入、产权平等保护、营商环境优化等制度设计,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治“定心丸”。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商标及不正当竞争审判庭副庭长蒋华胜结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公平竞争典型案例,分析权益保护的关键要素和有效路径,鼓励企业提升知识产权重视程度和保护意识,增强创新创造能力。

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汤伟球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事件,彰显了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下一步,白云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始终坚持全链条依法行政、始终坚持全方位服务企业、始终坚持全要素共谋发展,以法治力量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据介绍,近年来,白云区作为广州民营经济大区,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专业驱动,激活营商环境优化新动能。白云区与全省首个法学会民营经济法治研究会深度合作,累计发布民营经济法治研究成果超百篇,联合召开立法研究会议、“以法兴企”沙龙等活动,实现“法治要素”向“发展动能”转化。

同时,白云区市场主体超63万户,95%以上是民营企业,区内建有国家级民科园,探索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涉企行政检查“亮码入企”,设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标准。政企联动营商新生态也在不断发展:有力建设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白云中心区,打造全国首个企业合规体检中心,开展全市首创“百名律师进千企惠万家”活动。

活动相关负责人希望,通过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吹响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宣传活动的“号角”,为激发更多白云“制”造、白云“质”造、白云“智”造注入法治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黄楚旋 通讯员 区司法局陈宇

摄影:南方+记者 梁文祥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