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加速转型,非遗元素的深度融入成为行业突破同质化竞争、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提升的重要路径。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广州利工民针织有限公司近日推出的全新“龙舟系列”T恤,不仅展现了端午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不同产品线的精细工艺,推动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非遗并非孤立的文化符号,而是通过设计转化、技术赋能,成为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升级的关键支点。利工民推出的龙舟系列T恤共有四款图案,分别以“祥云缠绕龙舟图腾”“粽叶包裹龙舟”“声波纹暗藏鼓点节奏”“青花跃浪复刻纹样”为主题,将非遗龙舟文化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于服饰之上。
非遗与纺织业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从产品工艺看,龙舟系列T恤,涵盖了多个不同支纱等级的产品,每一款都体现了其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和对手艺的尊重。
其中,120支汗衫背心是高端针织品的代表。其采用120支纱双股线织造而成,是市面上极为罕见的高支纱针织面料。纱线细腻、手感柔滑,穿着时贴肤舒适、透气吸汗。面料选用被誉为“棉中极品”的长绒棉,纤维柔长、强度高,在柔软度、光泽度、亲肤性方面远超普通棉。
而在制作过程中,这款产品延续了多项传统工艺。无肩骨线剪裁技术让衣物更加平整贴身;人字形车领工艺确保领口牢固美观;袖口与下摆保留传统的“冚脚”工艺,减少粗糙感;烫印贴标避免刺激皮肤;针脚细密、缝合牢靠,确保久穿不易脱线。
相较于120支的高端定位,42支汗衫背心则面向大众市场,兼顾性价比与舒适性。虽然纱支较低,但依旧采用100%纯棉材质,触感顺滑、体感透气。该产品同样去除了肩骨线,实现一块布剪裁,穿着平滑不扎肉;袖口与下摆使用双缝线加固工艺,增强耐用性,久穿不易变形。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非遗与纺织业的融合还需兼顾可持续性。利工民在龙舟系列T恤中采用的物理烧毛工艺、环保缩布流程、棉包芯线缝纫等,正是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体现。例如,物理烧毛工艺替代化学方法,既保留了布料的细腻触感,又符合绿色生产要求;长绒棉与高支纱的运用,则通过材料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随着非遗元素在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深度渗透,纺织服装业有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
南方+记者 昌道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