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启动广州“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广州各单位征集优秀案例,进行重点宣传推介,广州市港务局报送的案例“链全球、兴产业、提品质——以航运枢纽能级提升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成功入选主题展播(点击进入页面,为广州市港务局案例赞>>>)
自2023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启动以来,广州市港务局充分发挥国际航运枢纽优势,通过构建通江达海、辐射全球的航运网络,打造串联腹地、吸附货源的集疏运体系,做活做大“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港航硬核支撑。
锚定一流强港,织密全球航运网
三年来,广州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新增15条,总数达到283条;新增5个国际友好港,总数达到60个,位居全国第一,已联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400多个港口。新增3个内陆港,总数达到35个,建成南沙港铁路,广州港疏港铁路实现重要港区全覆盖,开行海铁联运班列39条、广州港穿梭巴士74条,辐射湘赣川等内陆腹地,搭建起内陆地区与广州港联通世界的多式联运通道网络。
枢纽经济裂变,临港产业聚能
将海港流量加速转化为经济增量,凭借全国最大的粮食接卸港优势,吸引路易达孚投资建设70亿食品及能源一体化产业园项目;依托南沙全国最大车厘子、榴莲海运进口口岸优势,建成全国最大冷链物流基地,带动南沙冷链进出口年货值超440亿元;依托广州港商品汽车作业量年超140.1万辆优势,将沙仔岛打造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基地。2024年广州港口经济规模预计超3500亿元,每年为广州节约物流费用260亿元。
做活水上经济,激活消费动能
创新“交通+文旅”,大力开展水上经济品质提升工程,广州珠江游精品航线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国内水路旅客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2024年珠江游旅客接待量达42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国际都市游船活力指数首超纽约居全球首位;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复航,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将主要依托广州南沙母港运营,水上文旅消费全链条升级,助力广州建设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
南方+记者 柳时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