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蓬江区总工会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和红色工运周年纪念为契机,全面落实区委“千亿强区 百强进位”的部署要求,团结引领产业工人为全力冲刺千亿经济强区建功立业。
夯实“硬件”基础
以设施升级助推阵地“强起来”
镇街“新建+升级”同向发力。蓬江区总工会以建设“服务型”工会为目标,通过创新“一镇街一特色”职工服务矩阵,升级镇街职工服务中心,创建多功能的教育、文化、休闲空间,提供多样化的沉浸式服务。针对职工需求,实施“订单式”培训,举办60多场文化艺术培训和56场技能提升课程,服务职工超过8000人次。通过资源整合和特色运营,服务阵地的效能和文化影响力得到了提升,推动职工服务向更高品质和专业化发展,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市区阵地共享,汇聚职工服务资源。区总工会结合“市总工会提供场所、区总工会提供师资”的融合模式,在市工人文化宫创新打造下班“轻松点”——“耕读·蓬江”职工公益文化学堂,累计开展公益培训课程36期,合计800多名职工及其子女报名成功。通过打造“全年有课,职工下班充电休闲”的好场所,充分发挥工会阵地公益性服务性的作用,切实满足辖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提升“软件”内涵
以多元服务助推阵地“转起来”
“五+蓬江”多维度打造职工服务品牌。为进一步提升职工群众生活品质,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区总工会聚焦“中心城区”区位优势,以打造“工”字服务品牌为契机,以建设“活力·蓬江”“心动·蓬江”为切入点,进一步构建工青妇群团融合发展,区镇(街)两级工青妇齐发力,各基层群团组织共参与的“3+6+N”工作格局,共同打造“五+蓬江”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已成功开展“五+蓬江”系列活动400余场,服务职工群众5万余人次,辐射辖区大小商业综合体20多个,拉动人流量3万多,激活蓬江区的“沉默商圈”。
推动“党建+工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深化“党建+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利用党群服务中心资源,举办20多场职工“公益课堂”。聚焦户外劳动者需求,以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为核心打造“蓬友+”党群服务站,构建“一商圈多站点”服务网络,建成7家户外劳动者驿站,集成休息补给、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功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站”式服务。通过党工共建盘活商圈、社区服务空间,以“强党建、促融合、优服务”为主线,统筹推进阵地建设与资源整合,以“小站点”承载“大服务”,切实增强新业态群体归属感,推动服务职工“最后一米”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延伸。
凝心聚力服务大局
以统筹资源助推阵地“活起来”
凝聚劳模力量,切实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作用。区总工会以劳模工匠为引擎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创新成立五洞牛肉、杜阮凉瓜、家用电器及家庭服务等特色产业工联会,以劳模现身说法带动农户增收,强化传帮带。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组织60多名劳模工匠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25场次,覆盖企业研发生产全链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搭建产业工人培育平台与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将劳模精神转化为振兴乡村、赋能企业的实践动能,形成工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本。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文旅产业促发展。区总工会因地制宜大力探索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模式,与上巷村共建凤眼果“劳模工匠林”,规划研学精品路线,进一步助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致富增收。深化消费帮扶行动,各级工会采购“蓬江优品”、对口帮扶广西崇左地区农副产品累计100多万元。深化文旅与“百千万工程”融合,以江门3.3精彩之旅为主线,创新打造“职工乡村游 唱响四季歌”品牌活动,联动80余个基层工会组织超万名职工参与。首季在棠下镇五洞村举办牛肉美食嘉年华,第二季联合环市街道发放篁庄食街消费礼包,通过特色美食体验激发消费活力,助推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整行装再出发
“123”服务再加力助推阵地“亮起来”
一场音乐达人秀,构建融合发展大格局。区总工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络各界社会群体的桥梁纽带作用,链接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优势资源,共同举办了2024第二届侨都音乐达人秀等节目,吸引职工群众超过1000人参加,并在蓬江工人视频号和蓬江工人、蓬江发布公众号进行宣传,展现积极向上精神风貌。持续发挥工会阵地公益性服务性作用,为蓬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两个劳动竞赛项目,掀起比学赶超热潮。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举办2025年产业工人劳动技能竞赛,聚焦工业机器人、电焊工等前沿领域,吸引60余名技术骨干参与。以“工匠学院”和镇街总工会平台为依托,延伸开展电工、叉车、家政等10余类技能大比武,挖掘“高精尖”技能人才,培育“传帮带”典型案例,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产的良性循环,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深度融合的竞赛模式。依托市工人文化宫、镇(街)职工服务中心、基层工会职工之家打造成覆盖全域、精准服务的“1+6+N”职工服务网络,使工会服务阵地成为感知职工需求的“传感器”、输送党政温暖的“传送带”、培训职工技能的“实训地”,全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完善三级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海目星、海信电子入选市级工匠学院,海目星还被纳入省级工匠学院建设名单。2025年,区总工会在江门市技师学院挂牌成立“蓬江区工匠学院”,整合工会政策资源与院校教育优势,共建技能培训基地、共研产教融合课程、共办职业技能竞赛,构建“培训+评价+发证”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江门市技师学院、江门职业培训中心的沟通协作、资源共享,为广大产业工人提供“订单式”技能培训服务。并持续完善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完善学科建设,构建技能培训体系、提升技能素质,为全区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素质、建功振兴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会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下一步,蓬江区总工会将紧紧围绕《蓬江区“重整行装”作风建设行动方案》工作要求,激发“强区建设我当先”的责任担当,抢抓“双通道”历史机遇,聚焦“大桥经济”做深做细做实“559工程”和蓬江工会“七大行动”,完善镇街职工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充分链接辖区各方资源,不断完善职工服务阵地的配套设施以及服务内容,全面打造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之家、职工书屋、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爱心妈妈小屋的全矩阵职工服务阵地,为助力蓬江产业升级和实现“千亿强区”目标贡献工会力量。
南方+记者 郑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