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低碳生活新密码,越秀区第三届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

南方+

舞台上,来自公共机构、再生资源回收、酒店、物业、餐饮等领域的重点行业代表纷纷登台分享源头减量经验;舞台下,“垃圾分类丢沙包”“投壶辨类”及“分类投球”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市民参与热情……5月19日,广州市越秀区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在登峰街云山天地热闹开启。

围绕“践行源头减量 共享低碳生活”主题,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登峰街道办事处、广州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等承办单位,通过经验分享、倡议发布、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全面展现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创新实践,掀起全民参与绿色低碳生活新热潮。

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幕,云山天地奏响绿色低碳“进行曲”

本次越秀区主会场选址云山天地,源于商场内的麦当劳为国内首家光储一体“零碳餐厅”,餐厅集成太阳能光伏、储能技术及环保建材,从能源供给到日常运营全链条贯彻低碳理念,与活动主题“践行源头减量 共享低碳生活”高度契合。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重点行业更是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活动邀请了来自公共机构、再生资源回收、酒店、物业、餐饮等领域的重点行业代表登台分享源头减量经验,他们是垃圾分类的先行者,更是低碳生活的倡导者。随后,登峰街为广州市越秀区云山小学等20家优秀单位,获颁垃圾分类“优秀单位奖”,彰显示范引领效应。

除舞台活动外,现场还设置三大互动体验区:“垃圾分类丢沙包”“投壶辨类”及“分类投球”游戏,参与者需根据垃圾名称或图片精准分类投掷,寓教于乐激发市民参与热情。“以前总觉得分类麻烦,今天玩了几轮游戏,才发现记住分类规则并不难。”居民陈阿姨笑着说。

登峰街道党工委书记卢燕芬在讲话中表示,登峰街汇集了山、水、园、林、城各种要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以说是美丽中国、绿美广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街道积极推进“两网融合”建设,黄田直街、下塘西路等一批分类收集点“旧貌换新颜”,变成干净、整洁、美观的城市家具;永福路高架桥底空间创新打造了全市首个废泡沫专项回收中心,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差异化、精准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老城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接下来,我们将高标准打造云泉路‘四网融合’新阵地,织密‘点、站、场’齐聚的资源循环体系,为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营造整洁有序、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助力美丽全运、绿色办赛。”

创新模式引领新风尚,全域联动构建新格局

为响应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越秀区在第三届宣传周期间推出“1+18+N”立体化活动矩阵:以特色街道主会场为核心,18个街道分会场同步发力,百余场特色活动覆盖机关、社区、校园、商圈等全域场景,形成全民参与的澎湃合力。

随着启动键按下,越秀区垃圾分类宣传周正式启航。宣传周期间,建设街将开展“争做分类先锋 创建模范机关”主题活动;广州市回民小学将上演“环保手工秀”,学生们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创意手工诠释绿色理念;黄花岗街垃圾分类博览园将进行别开生面的生活垃圾分类开放日活动,邀请七十余家区属单位代表体验探索垃圾分类与资源再生的奥秘。

除了这些主会场活动之外,区内5家垃圾分类宣教场馆全天开放,通过可视化、互动化的教育方式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其余各街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数据显示,越秀区通过“小手拉大手”行动,从主会场的政企联动到街巷阡陌的全民行动,从智慧科技的深度赋能到标准体系的创新输出,越秀区正以“绣花功夫”织密垃圾分类治理网络。

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运会期间,为了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让我们以垃圾分类的文明行为,维护街道的清洁;以低碳出行的环保方式,确保‘零碳赛事’的顺利进行;以源头减量的创新举措,彰显越秀市民的环保责任感。通过环保行动为全运会注入力量,让这座千年商都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态魅力”。

创新“互联网+资源循环”模式,构建全链式循环利用网络

垃圾分类是起点,资源循环利用才是关键。作为广州市资源循环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单位之一,广州环投集团下属广州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在活动现场展示了其创新打造的“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运营模式。线上,打造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全品类、全链条数据互通和溯源;线下,依托广州环投集团固体废弃物全产业链条积极布局前端“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回收分拣体系。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构建起从居民生活场景到资源再生工厂的全链路闭环,为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广州资环智慧运营平台”目前已正式投用,计划在2026年赋能超500个回收站点(含移动回收站)。目前公司正在越秀区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创新打造多场景融合“点”端回收体系,开展“以车代库”移动回收、智能回收箱智慧化回收、移动回收车进小区定时定点交投等试点工作,方便辖内企业、居民投放可回收物。

“我司将积极践行国企责任,以创新模式和专业服务打造示范标杆,形成可在全市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吸纳整编原有回收从业者,创新实施统一登记、统一备案、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装备的‘六统一’管理,规范行业标准,推动行业升级,打造大湾区资源循环绿色低碳产业高地。”广州资源循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学安表示。

南方+记者 马艺天

通讯员 周灵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