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举办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南方+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履行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展现纪念馆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普法先行,筑牢文物保护防线

博物馆日当天,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普法活动,通过工作人员讲解、设置宣传展架、播放科普视频等方式,向游客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据悉,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公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活动中,工作人员向游客科普了什么是文物、哪些文物不能买卖、违反文物保护法应承担哪些责任等具体规定,呼吁群众积极参与文物安全监督,发现破坏文物行为及时举报。参与的群众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普法活动,对文物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文物保护“人人有责”,今后也将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行动中来。

智慧闯关,解锁东纵记忆密码

在“寻迹东纵史,答题赢惊喜”——东纵知识大挑战活动中,游客可以抽取题目并根据答对数量获得对应的奖品。题目主要围绕东江纵队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迹等内容,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

上百名游客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更有许多小朋友参与其中。参与游客获得了纪念馆精心准备的奖品,包括集章本、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此次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互动体验,还传播了东江纵队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

童心探古,开启考古趣味之旅

在“探索文化 挖掘惊喜”考古盲盒体验活动中,东江纵队纪念馆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与视频展示,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考古工作的核心内涵与深远意义。

小朋友们在领取到盲盒后则化身为“小小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挖掘、清理盲盒中的“文物”。随着挖掘的深入,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逐渐露出真容,小朋友们都挖掘出了属于自己的“宝物”。

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考古工作的乐趣和艰辛,也明白了文物保护对于铭记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意义,增强了保护文物的意识。

文创赋能,亮相文博盛会

5月15日至17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韶关举办,来自广东省内外的500多位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齐聚韶关,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开展创新对话。同时,活动以博物馆为载体,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和宣教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深入人心。

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积极参与主会场活动,在“文创研学荟”文创集市中“摆摊”参展。东江纵队纪念馆在活动中展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包括以主题雕塑设计的冰箱贴、帆布袋、杯子、纪念币,以重要文物为原型设计的特色钥匙扣等。这些文创产品以东江纵队的历史文化为灵感源泉,将红色文化与现代创意巧妙融合,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此次“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生活,也让更多人走进纪念馆,了解历史文化,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未来,东江纵队纪念馆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开展更多优质的文化活动,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记者 糜朝霞 

通讯员 邹兆雯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