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博物馆“一日双讲堂”预热国际博物馆日,探寻历史文脉与水下考古新篇章

南方+

5月17日,潮州市博物馆推出两场“文博大讲堂”专题学术讲座,分别围绕“府楼猴的前世今生”与“碧海寻踪——水下考古与南海I号”两大主题展开。作为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预热及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吸引大量市民群众与在校学生到场聆听专业文博科普,学习文博相关知识。

《府楼猴的前世今生》讲座现场。

《府楼猴的前世今生》讲座现场。

《碧海寻踪——水下考古与南海I号》讲座现场。

《碧海寻踪——水下考古与南海I号》讲座现场。

上午10时,首场讲座“府楼猴的前世今生”在潮州市博物馆举行,活动特别邀请了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古城保护与发展科科长陈夏阳担任主讲嘉宾。

活动现场,陈夏阳以“府楼猴的历史踪迹”“府楼猴的重塑与新生”“文化引领下的多元发展”及“府楼猴的无限可能”四个章节展开讲解,呈现了府楼猴从历史残件到文化符号的蝶变过程,并展望了府楼猴IP开发的多元路径。

主讲嘉宾陈夏阳。

主讲嘉宾陈夏阳。

下午,第二场讲座“碧海寻踪——水下考古与南海I号”接续进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胡思源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宋代商船“南海I号”从1987年被意外发现到整体打捞和发掘的震撼过程。作为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项目,“南海I号”的发掘不仅还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盛景,更推动了我国水下考古技术从零起步到世界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主讲嘉宾胡思源。

主讲嘉宾胡思源。

潮州市博物馆馆长余小洁表示,两场讲座虽主题迥异,却共同指向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的核心功能——守护文明根脉,启迪未来创新。府楼猴研究聚焦本土文化遗产的再生,南海I号考古则呈现了海洋文明的国际视野,二者以“一陆一海”的视角,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文化叙事。

讲座现场,听众认真听讲。

讲座现场,听众认真听讲。

“通过搭建学术与公众对话的桥梁,博物馆正从静态的收藏机构转向动态的文化传播者,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持续为公众提供精神滋养与文化自信的源泉。”余小洁表示,紧抓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契机,潮州市博物馆将继续依托“文博大讲堂”等品牌活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广泛群体,为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图:陈锦煌

编辑 牛攀
校对 裴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