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合作发展再获新突破——莞台高新产业园区·贰号园区破土动工,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莞台项目同步启动。
这不仅彰显出东莞深入推进两岸产业合作的坚定步伐,也拉开了台资企业参与水乡经济区“百千万工程”的全新序幕,加快打造“农业+智造+商业+文旅”融合生态新样板。
纵深推进莞台融合
打造台资定制式产业平台
近年来,东莞作为两岸产业合作前沿阵地,在政策支持下持续迈出实质步伐。自2023年国务院批复《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以来,莞台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多项先行先试措施密集落地,吸引了大批台资企业将目光投向东莞,特别是水乡河西等新兴产业承载区。
在这一背景下,莞台高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六大片区,率先“落子”水乡河西现代化产业园,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与数智转型,致力于打造台资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平台。
其中占地166亩的首开区,于2024年6月迎来壹号园区开工建设。预计今年6月全面封顶,11月初举办落成典礼;入园企业预计今年底开始装修,明年中投产运营。
时隔不到一年,如今贰号园区作为首开区中的第二阶段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莞台高新产业园区530亩水乡启动区的系统布局加快成型。
莞台高新产业园区贰号园区占地79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已有10家企业入驻,涵盖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智能家居及时尚品牌研发等产业领域,目前独栋定制厂房已完成80%,计划2026年底竣工。
截至目前,首开区壹号园区与贰号园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累计招商入驻企业达20家,独栋厂房定制销售面积达25万平方米。
水乡经济区党工委书记、洪梅镇党委书记赖健伟表示,莞台高新产业园区贰号园区,是壹号园区项目的扩容升级版,更是莞台合作向纵深推进的战略平台。该项目聚焦“智能制造+低碳科技”双轮驱动,规划建设智慧工厂、研发中心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未来将联动壹号园区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地。
“贰号园区不仅是空间的延展,更是莞台融合的再深化。”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会长、莞台高新产业园区董事长陈宏钦表示,它将链接农业与制造、城乡与产业、岛内与大陆,为台商打造一个可扎根、可延展、可传承的产业基地。
莞台高新产业园区是继“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台博会”之后,台商在东莞打造的第五张名片。项目采用定制化“工改工”的开发运营模式,采用“签约即招满、动工即运营、竣工即投产”的高效模式推进,全周期、多维度精准帮扶中小台商规划定制产业空间和生态配套。
深度对接“百千万工程”
构建融合型产业发展生态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在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推动下,助力“百千万工程”莞台项目正式启动。
这是一项立足莞台高新产业园区产业基础而推出的融合发展项目。将以莞台高新产业园区为龙头,带动台资农业企业、商业休闲、乡村文旅等多领域资源落地水乡河西现代化产业园,探索形成错位发展、协同赋能的产城融合新生态。
这一探索也在先行先试项目“水乡蓝龙虾养殖示范基地”中得到体现。该基地引入台湾淡水养殖技术,结合水乡资源,构建“技术推广+产销联动”的产业化模式,推动水乡蓝龙虾(澳洲淡水龙虾)养殖规模化发展。同时结合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发展定位,探索“特色农业+科技制造”两栖共融的新路径,形成“农业+智造+商业+文旅”融合生态。
“过去我们谈园区,是谈厂房、政策与配套;但今天我们谈园区,是谈融合、谈生态、谈未来。”陈宏钦表示,助力“百千万工程”莞台项目不仅将为莞台高新产业园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生活配套、人才招聘及生活休闲、文旅消费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将吸引更多台湾青年与台商在水乡洪梅扎根生活、创新创业,推动台商产业从“制造”向“生活+生态+融合”多维升级。
按计划,该项目将依托水乡片区的区位与生态优势,进一步引入台湾特色农产品、水果、茶饮品牌以及非遗文化资源,打造集生态农业示范、台湾美食街区、休闲文旅体验、研学教育与两岸青创融合于一体的“两岸融合·水岸青创智慧小镇”。
“它所依托的不只是传统农业技术,更是与现代制造、数字平台、乡村文旅共生共融的路径。”在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副会长、“水乡蓝龙虾”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林建成看来,水乡河西片区正处在由政府统筹、连片开发、全面招商的发展阶段,助力“百千万工程”莞台项目顺势而为,将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人才对生活、服务、生态的需求。
在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政策机遇下,莞台项目接连“落子”水乡经济区,有望打造为“台资制造业主阵地+融合型生态带”的示范样板。
南方+记者 张珊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