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5月14日,在乌克兰南部梅利托波尔市,一名女性走过一处遭军事打击后的市场。(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4253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这场隔空喊话迅速成为国际焦点,也被外界称为“伊斯坦布尔2.0”谈判。但看似乐观的外交辞令背后,是双方在停火条件、战略诉求与国际博弈中的激烈角力。
从克里姆林宫到基辅,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各方围绕停火条件、谈判议程与地缘利益的博弈,“都还没有准备好”,和平前景仍然成谜。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王瑭琳
责任编辑|毛淑杰
一场隔空喊话,迅速成为国际焦点。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1日凌晨,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于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俄乌直接谈判。他强调“不设任何先决条件”,目标直指“消除冲突根源,建立历史性和平”。
数小时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已准备好接受任何形式的谈判”,并表示将亲自前往土耳其“等候普京”。
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透露,即将举行的俄乌会谈中,包括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内的美国代表也将前往。
距2022年俄乌伊斯坦布尔直接谈判已经过去3年,这场隔空喊话也被外界称为“伊斯坦布尔2.0”谈判。但看似乐观的外交辞令背后,是双方在停火条件、战略诉求与国际博弈中的激烈角力。
不少受访专家学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克里姆林宫到基辅,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各方围绕停火条件、谈判议程与地缘利益的博弈,“都还没有准备好”,和平前景仍然成谜。
5月15日,如约到达土耳其的泽连斯基,没有等来普京。他在当日的新闻记者会上表示,他本人将不出席本次乌俄谈判。而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也在受访时称,对16日举行的会谈期待“不高”,“俄乌双方都没有派出最高级别的官员参与”。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6日下午,俄罗斯与乌克兰代表团在士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谈判已开始。
1
倡议,“不设任何条件”背后
这一倡议的提出时机耐人寻味。
此前一天5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等欧洲四国领导人联合泽连斯基向俄方施压,要求其接受“5月12日起实施30天无条件停火”,否则将面临“大规模制裁升级”。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指西方意图:“30天停火只是为乌克兰重整军备争取时间。”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全面升级以来,俄罗斯多次提出谈判意愿,但始终以乌克兰承认俄对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的主权、承诺“中立化”等为条件。
然而,此次普京的提议却罕见地放弃了预设门槛。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这一决定展现了俄方“对和平的真心实意”。
“俄方所谓的‘无条件’背后,核心条件并未改变。”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即便开启谈判,俄方也可能进一步提出要求,比如领土、安全保障、乌克兰现任总统合法性等敏感问题。
在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看来,尽管俄罗斯面临西方的制裁,但是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此时进行谈判,更有可能是为下一次规模更大的攻势争取时间,并使乌克兰停止袭击俄罗斯本土,借机加强防空部署。
面对普京释放的信号,泽连斯基当天作出回应,称乌克兰已准备好任何形式的谈判,“我将于5月15日在土耳其等候普京。”乌方要求,俄军自5月12日起实施“陆海空全面停火30天”,并接受国际监督,否则谈判“无从谈起”。
此外,泽连斯基于2022年10月签署一项“禁止与普京谈判法令”,该法令规定,乌方不得在俄军完全撤出前启动任何对话。对此,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在乌电视节目中表示,如果普京抵达伊斯坦布尔进行谈判,乌克兰可能会修改此前禁止与普京进行谈判的法令。
“当前俄乌冲突形势对乌克兰相当不利,俄罗斯显然想利用这个有利形势尽可能多保住当前成果,而乌克兰显然不能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杨震认为,加上乌克兰近期在袭击俄罗斯本土目标方面取得了一些战果,因此双方在谈判先决条件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
“乌克兰的立场同样矛盾。”万青松分析,泽连斯基不仅坚持停火后才愿意谈判,且表示要亲自参加谈判,甚至提出以普京亲自参与为前提。而普京前往谈判的可能性极低。这种分歧使得双方更多是利用谈判机会指责对方缺乏诚意。在未耗尽军事资源前,双方对达成和平的兴趣较低。
国际舆论普遍对俄乌双方此次隔空谈判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在缺乏实质性互信与对话基础的地缘僵局下,远程交锋更似舆论博弈,而非真正的外交破冰。
万青松分析,当前俄乌处于谈判僵局,双方在谈论停火和开启和平谈判的同时,都在为新的攻势做准备。他表示,俄罗斯在战线上掌握主动权,加快进攻步伐,在哈尔科夫和苏梅周边建立安全隔离区,为夏季攻势做准备。可能将以这些地区作为后续谈判的领土交换筹码。
“乌克兰则进攻俄罗斯边境地区,争取欧盟一揽子防务援助,包括火炮生产许可、技术和卫星情报支持等,还动员18-24岁的年轻人保持作战力量。”万青松说,乌克兰也在为强化新一轮作战做准备。
2
斡旋,为什么是土耳其?
提议与乌克兰举行谈判后,普京还在5月11日表示,他计划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谈,请求其批准在土耳其举行谈判。
长期以来,土耳其与俄乌双方都保持着良好关系。2022年的俄乌谈判地点就选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是解决俄乌冲突的倡导者。
在这场博弈中,作为少数能同时对话俄乌的北约国家,土耳其凭借黑海海峡控制权与能源合作纽带,成为双方的斡旋者。
在普京发出提议之后不久,埃尔多安也于5月11日表示,土耳其愿意承办此次谈判,并称目前的局势标志着“一个历史性转折点”。他呼吁各方抓住机会,争取尽快促成停火与持久和平。
“俄罗斯选择伊斯坦布尔作为谈判地点,有象征意义。”万青松表示,试图回到2022年俄乌谈判的舆论场景,同时也涉及俄土在中东利益、经济等方面的微妙关系。
伊斯坦布尔并非首次见证俄乌谈判。
2022年3月,俄乌第五轮谈判曾在此举行,双方一度接近达成停火协议,内容包括乌克兰中立地位、俄军撤出基辅等。
央视新闻报道称,普京在2024年12月的年度记者会上表示,曾经俄乌双方几乎在伊斯坦布尔达成共识,乌方已草签了协议,但是“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破坏了这一切”,导致谈判破裂。
三年后,普京重提“以2022年伊斯坦布尔共识为基础”谈判,暗示土耳其的斡旋经验,仍被双方视为潜在突破口。
“土耳其在俄乌冲突中扮演斡旋者角色。”万青松表示,虽然此前在黑海粮食外运协议上斡旋较为成功,但在促成俄乌直接谈判上压力巨大,西方对其斡旋有一定期待。他举例,特朗普第一时间回应普京的新提议,并表示愿意“中断”访问中东行程,前往土耳其进行“调解”。欧盟也表态有意推迟出台第17套制裁方案,以观察谈判结果。
土耳其每年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和小麦等,2021年两国贸易额高达300亿美元。与此同时,土耳其也向乌克兰出售TB-2无人机等军备,2022年冲突爆发后,TB-2无人机也出现在俄乌战场。
“土耳其一向有经略欧亚的野心,此次充当调解国对其来说是实现其梦想的重要一步。”在杨震看来,对于土耳其来说,能够调解冲突,成功与否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展示其外交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使其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政治舞台上获得更多话语权。
不少受访专家表示,选择伊斯坦布尔,还跟地缘与能源的现实考量有关。
作为黑海门户,土耳其控制着俄乌粮食、能源外运的关键水道。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价飙升,土耳其作为乌克兰小麦最大进口国之一,迫切希望恢复黑海运粮通道。
此外,俄罗斯经土耳其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土耳其溪”管道,成为规避制裁的重要生命线。若谈判成功,土耳其既可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又能强化能源枢纽地位。
时隔三年后,土耳其能否重现上一次斡旋成效——重启“黑海运粮走廊”尚未可知。
“印巴空战很大程度上戳破了西方军事力量大幅度领先全球的神话,甚至暴露了欧洲军事力量孱弱、空战理念过时的真相。”杨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土耳其的斡旋不太可能成功。“因为俄罗斯既不信任土耳其,更不信任欧洲,西方制裁的解除被俄罗斯寄希望于特朗普。”
3
分歧,欧美的态度
尽管埃尔多安积极推进,但谈判能否落地仍存变数。尤其是,欧美诸国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已现分歧。
俄乌伊斯坦布尔和谈倡议发出后,特朗普高调宣称“这是俄乌的伟大日子”,并承诺“推动和平”。然而,在外界看来,其“美国优先”立场可能施压乌克兰接受领土妥协,进一步动摇乌方谈判自主性,以换取美俄关系缓和。
而法国总统马克龙批评普京提议“不够充分”,德国总理默茨指出俄方“缺乏诚意”,反映欧洲对所谓“冻结冲突”的担忧。
杨震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欧美可能会对乌克兰是否在领土问题上作出巨大让步而发生分歧,而俄罗斯则有可能借机发动猛烈攻势来迫使乌克兰就范。他表示,欧美在面临这种局势的时候,分歧有可能会进一步公开化,印巴冲突的爆发使欧美矛盾加深,这种累积的矛盾在俄乌问题上有可能也会更加激化。
“美欧在俄乌问题上存在分歧,欧盟内部既有主张抓住机会开启谈判的,也有支持继续武装乌克兰消耗俄罗斯的论调。”万青松表示,内部分歧制约了欧盟对乌克兰援助的进一步推进。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策略有所变化,从单独行动转向联合欧洲国家推进停火进程,欧洲国家也逐渐跟上特朗普的步伐。
不过,双方还陷入信任危机,历史教训让俄方对停火充满警惕。
5月8日至10日短暂停火期间,乌军被指5次袭击俄边境,俄方还指控乌方利用人道走廊输送武器。外界认为,这种“以战逼和”的互信崩塌,使得任何停火提议都沦为“缓兵之计”的猜疑游戏。
此外,西方军援问题成为另一焦点。俄方要求北约停止对乌武器输送,而乌方在欧美支持下坚持“自卫权”,甚至提出在停火期间部署欧洲维和部队,遭俄方断然拒绝。
“战争打到这一步,双方已经没有基本的信任可言。”杨震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普京通缉令”使普京有些“尴尬”。尽管土耳其非《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缔约国,但普京若亲赴伊斯坦布尔,仍面临被第三国逮捕的政治风险。这或迫使俄方改派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等代表参会,降低会谈层级。
万青松认为,在缺乏第三方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俄乌双方可采取一些务实举动建立最低限度互信,如落实黑海运粮协议、停止攻击民用基础设施、在第三方地点进行谈判等,通过这些行动逐步累积互信,寻找妥协空间。
埃尔多安的雄心、俄乌的算计与西方的角力,在此交织成一张复杂的地缘网络。
“双方在实质性妥协上尚未做好准备,夏季攻势可能性较大,未来局势仍存在变数。”万青松表示,美俄在可能的停火时间表内,博弈将更加激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