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廊桥人头攒动,三江河沿岸绿道游人如织,金坑康养旅游区吸引研学客群……刚过去不久的五一,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迎来了众多游客,农文旅融合迎来人气财气双丰收。
紧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这个目标,三江镇依托镇域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通过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农文旅新经济业态融合区建设等举措,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城镇,让瑶寨烟火与现代治理交织成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风光秀丽的三江源。黄津 摄
金坑村红色基地。黄津 摄
部门联动治理
刷新城镇环境颜值
作为连南的中心镇,三江镇强化部门联动,凝聚整治合力,致力打造干净、有序、宜居的美丽城镇。
今年来,该镇联合县住建局、交警大队、派出所等多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针对镇区主干道、商业街区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开展高频次、全覆盖的联合执法行动,形成“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坚持聚焦突出问题,实施精准治理的原则,以解决“城市顽疾”为导向,该镇重点整治电动车乱停放、商贩占道经营、卫生脏乱差等问题,通过“疏堵结合”方式,规范停车秩序,严控占道经营行为,确保街道整齐有序,提升了通行效率。
同时,该镇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加强日常巡查治理,“劝导+执法”双管齐下,及时纠正违规行为,激发商户和群众参与度,推动形成共治共享机制,让城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升级公共服务
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
三江镇内有瑶山商业步行街及瑶族风情街,是当地群众和游客喜爱的“打卡”点。
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江镇积极推动瑶山商业步行街及瑶族风情街提质升级。一方面,围绕建筑墙体修缮、排水排污、消防设施等,系统性提升街区硬件设施与环境卫生水平;其次,植入瑶族文化元素,优化商铺经营环境与游客动线布局,形成瑶族文化体验与商业消费融合的示范街区。
此外,该镇围绕“红色基因活化、艺术场景营造、人才服务赋能”三大路径,提升联红古村落公共服务功能。修缮古村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文化展陈空间、艺术创作工坊及人才孵化基地,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古村落从单一观光向“红色教育+艺术创作+文化社群”多元化转型,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农文旅新融合
激活乡村经济新活力
农旅融合潜力大。为此,三江镇谋划建设城西梅村农文旅新经济业态融合区,以“田园文化+瑶族文化”为支撑,重点推进越秀廊桥集市业态升级、稻鱼虾休闲配套建设、夜市经济设施完善及田园观光带提升,一条“白天农耕体验—夜间市集消费—文化深度游”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依托金坑村的康养旅游区独特的瑶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该镇大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游客服务体验,创建集游客接待、信息咨询、康养体验、休闲特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设施,将金坑康养旅游区打造成具有瑶族特色的知名康养旅游目的地,吸引市民近郊游和研学客群,促进农产品销售、就业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协同增长。
从昔日杂乱无章到如今干净整洁,从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到田园村落活力迸发,从红色基因传承到艺术创新融入,旅游体验“芯”镇的蓝图正在三江镇逐步变为现实。未来,三江镇将持续深化“文旅+”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资源汇聚,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书写更加生动的乡村振兴篇章。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陈钰君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