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夕,8位热心市民向珠海博物馆捐赠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涵盖珠海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生活等多个方面。
当天上午珠海博物馆举行文物资料捐赠仪式,并向捐赠者郑雪英、李万红、黄剑儿、吴丽仪、吴文权、张锎、刘昌言、李琛颁发了捐赠证书。
首届、第二届中国珠海电影节的纪念封、报纸及各种资料图册,仿佛让人穿越到三十一年前珠海电影节忙碌的筹备现场;广东省珠海市无线电厂生产的双卡四喇叭手提式收录机,展现当时最时髦的休闲生活;徐寅生亲笔签名的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65周年纪念展首日封,带人“秒回”夺冠现场……
作为“珠海佬”的吴丽仪、吴文权姐弟还捐赠了他们父母扎根珠海文化界、教育界奋斗几十年的见证实物,特别是1970年小林前往三灶乘船上岛证、1974年珠海县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册、20世纪70年代“佛山专区电影放映训练班”胸标、20世纪80年代初香洲三小学生登记卡及校徽等老物件,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据悉,国际博物馆日可以追溯到48年前,“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是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未来依然离不开藏品的支撑,征集藏品依然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珠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活动当天,珠海博物馆与暨南大学人文学院、香华实验教育集团、南山幼教集团分别举行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共建仪式。
“未来,珠海博物馆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搭建大学生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构建博物馆与基础教育联动机制,推动馆藏资源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珠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南方+记者 吴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