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一名深大硕士的中山“追光记”

南方+

5月14日上午,黄裕翔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位于火炬高新区的中山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顿光电”),与企业导师沟通完当天重点事项后,他下楼到设备层,与技术人员交流离子束辅助沉积镀膜机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实验数据。入职不到半年,来自深圳大学的校招应届生黄裕翔已经在工艺工程师的岗位上提前转正,更在原先约定的年薪上迎来一次大幅“涨薪”。

“来中山,真的很值得!”黄裕翔感慨。

这是中山企业与深圳人才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博顿光电是中山培育孵化的一家专精特新企业,主要生产高性能离子源和离子束设备,该企业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机装备的突破,填补了国内这一细分领域的空白。站在这个平台上,黄裕翔相信自己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于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报告显示,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的100强榜单中,中山跻身全国第31名,排名较去年上升7位。中山为什么能让人才“高看一眼”?从这名深大硕士的中山“追光故事”中,或许能窥见中山企业的“引才密码”。

中山 南方+分割线  南方+ 朱晓宇 制图

应聘面试“秒通关”

“真是捡到宝了!”博顿光电人力资源总监袁志云这样形容公司首场深圳招聘会的收获。

她回忆,此前公司参加深圳“光博会”,三名深圳大学的学生到博顿光电的展位交流,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她萌生了去深大校招的想法。

2024年10月下旬,深中通道开通不久,中山组织多家优质企业到深圳大学“组团”校招,博顿光电就是其中之一。当天,袁志云就收到70多份简历,80%以上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且大部分学生都拿过奖学金,有较为丰富的科研项目经历。

在一众应聘者中,26岁的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黄裕翔脱颖而出,拿下全场最高分。黄裕翔研究生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课题方向是太赫兹微纳真空电子器件的设计、仿真、制备和测试。本科毕业后,他在深圳一家光电射频企业实习了一年,研究生期间,他又全程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为他的求职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当时这个招聘会就在我们办公楼下,朋友拉我去看看。在百余家招聘企业中,我迅速锁定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博顿光电。”黄裕翔笑着说,“我在招聘现场告诉HR(人力资源总监),这次招聘的八个岗位我都可以尝试,那一刻,她的眼睛都亮了。”

更令袁志云惊讶的是,她现场抽出由北大博士拟定的三道面试考题,黄裕翔几乎不假思索就写出了正确答案。“很多做实验的同学往往只关注自己负责的那个环节,而黄裕翔对全流程工序、设备工作原理都了如指掌。”袁志云对黄裕翔大加赞赏。

在博顿光电的展位上,黄裕翔与校招人员畅聊了半小时,从求学经历谈到职业规划、公司前景、培养机制等,彼此都留下了深刻印象。面试后不到两周,黄裕翔拒绝了多家深圳企业的邀约,正式入职博顿光电。

在迅速下定决心之前,黄裕翔也对博顿光电做足了“功课”:这家看似不大的光电企业,是中山光电界近年来崛起的一匹“黑马”,拥有高端离子源和高端离子束整机装备等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各应用领域客户超过180家,是业内公认的国内离子束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博顿光电研发人员占比达30%。

目前,博顿光电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精密光学、航空航天、光通信、泛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各个领域,直接面向的潜在市场规模超百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找工作的时候,我就比较看重职业发展潜力和行业发展趋势,希望选择一个新兴产业、一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应聘的结果是不错的,未来十年的发展空间,我都比较看好。”黄裕翔说。

中山 南方+分割线  南方+ 朱晓宇 制图

CEO担当新人“企业导师”

“我们班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同学,基本都留在了广深、港澳等城市,也有人读博深造。来到中山就业,我并没有感到有落差感,反而年薪不输深圳大企业同类岗位。”黄裕翔说。

没有漫长的“新手煎熬期”,黄裕翔见习期间的薪资就达到了正式员工的80%。入职不到两月,他就提前转正。

起初,黄裕翔对比深圳同类岗位提出了一个期望薪资,工作半年后,为了表达“揽才”的诚意,公司主动为他加薪25%。

袁志云表示,公司之所以对这位来自深圳大学的校招生“厚爱三分”,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个人素质优秀,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正在加快梯度人才培育,渴望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加盟。

黄裕翔在操作离子束辅助沉积镀膜机。

“没有人告诉我要干什么的时候,我也会去学习找到问题、解决问题。”黄裕翔表示,他的岗位虽然是一名工艺工程师,但在设计端、制造端,甚至写代码项目等多个维度上,都会锻炼和尝试。“公司也给了充足的空间让我全方位成长,而不是把员工当成一颗螺丝钉。”黄裕翔说,非常惊喜的是,入职之初,博顿光电首席科学家、毕业于北大的庄博士成为他的企业导师,对他进行“一对一”指导。这位业界“大咖”是国家启明计划海归人才,曾在国内头部半导体设备公司任职,带领公司研制的超精密设备和工艺水平超越国际一流厂商。

“当初面试的时候,庄博士就在专业领域对我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他的职业素养让我折服,这也是我坚定选择博顿光电的原因之一。”黄裕翔说。此外,企业还有专业知识的图书馆,不定期举办质量、项目管理、财会知识培训,工作之余自己有很多“充电”的机会。公司研发人员比例达到30%左右,95后的年轻人占比较高,企业内部团队氛围也特别好。

入职半年后,博顿光电CEO冀鸣又成为黄裕翔的“企业导师”。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带领公司跻身国内离子束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自己也获得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称号,但他从未停止向更高目标进发的脚步。

在黄裕翔印象中,冀鸣每天都是来得比员工早,走得比员工晚,成为公司勤奋文化的一个代表。“有的时候我会问冀总一些非常具体的专业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这些新人,甚至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我解答,我感到非常欣喜。”黄裕翔说。

当前,离子束设备在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智能传感、量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几年来,博顿光电已完成五轮融资,公司正向着国内产品品类最全、研制能力最强、行业覆盖最广的离子束超精密设备厂商的目标靠近。

搭上博顿光电这辆“极速列车”,黄裕翔感到十分振奋:“我为自己规划了从工艺工程师到工艺整合工程师,再到项目经理的职业成长路径。在中山,我相信一定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追光’梦想!”

中山 南方+分割线  南方+ 朱晓宇 制图

当好中山新一代“追光者”

出生在广州,求学在深圳,黄裕翔此前并未想过自己会在中山就业。

这半年来,黄裕翔驾车往返于广深中三座城市,生活半径一下子被拉大,置身大湾区的跨城生活体验感也越来越丰富。

“我读高中的时候,父母出于投资考虑在中山购置了房产,也作为我出国留学的‘储备金’。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我竟然来到了中山工作,现在装修好房子就可以直接入住了!”黄裕翔笑着说。

日常通勤,自己从中山的家到公司的距离,和以前从学校教学楼到实验室的距离一样近;而从公司到深圳大学的耗时,甚至比深圳市内同学的通勤距离还要短。日常工作下班后,黄裕翔也会骑着自行车去附近的中山人才公园逛一逛,漫步花间小路,去享受松弛感。

随着对中山的了解加深,黄裕翔认为中山的就业环境越来越有竞争力,人才来到中山,不仅能“拎包入住”人才房,还能享受人才门诊服务专窗,本科生、研究生都有相应的就业补贴。

黄裕翔表示,有些人可能对中山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中山是一座“养老城市”,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光学制造偏中低端。但他入职博顿光电之后,发现中山的制造业尤其是光电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他建议,中山在面向深圳高校组织招聘的时候,可以多推介一下产业新名片,让更多科技含量高、“小而美”的高科技企业为深圳学子所熟知,只要专业对口、薪酬和职业前景好,相信越来越多人会愿意到中山寻找就业机会。

博顿光电是中山光电界近年来崛起的一匹“黑马”。

博顿光电是中山光电界近年来崛起的一匹“黑马”。

光电光学是中山新时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之一。今年,中山出台了《中山市进一步推动光电光学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科技创新、数智转型、产业培育、要素支撑等关键领域推出10条支持措施。

不久前,中山市唯一的“双国字号”平台——中国中山留创园新园启用,该平台将重点围绕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孵化加速——中试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光电产业主题的留创平台,赋能光电产业发展。

未来,中山“湾区光谷”也将继续聚焦新一代光电元器件、光电设备、光电显示、医工结合、激光应用、光电软件等6大领域,力争到2026年实现光电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置身“湾区光谷”的发展浪潮,黄裕翔将成为中山新一代的“追光者”。“希望能运用所学、发挥所长,在中山的产业沃土上扎根,立志三五年内成为核心工程师,评上副高级职称!”黄裕翔说。

【手记】

让人才和产业相互成就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人才无疑是决定城市竞合优势的关键要素。深大硕士与中山光电“黑马”企业的双向奔赴,是中山加速释放“湾”有引力的表现,彰显出中山以人才引领发展、以创新驱动变革的坚定决心。

求贤若渴,是中山谋求发展的强烈进取心。无论是组织企业到深圳组团校招,还是参加“百万英才汇南粤”活动,中山都是快人一步。从参与招聘的企业名单来看,涵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智能家电、轻工纺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先进制造业领域,这些企业是中山制造业的中坚力量,代表着行业的前沿水平和发展方向。这些产业面向湾区招才引智,不仅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岗位选择,也为中山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而众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亮相,更凸显了中山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打造人才引力场,更需要“好岗”。中山企业不吝亮出优质岗位,向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工艺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核心岗位,从基础操作到高端技术研发,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提供丰富的选择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造人才引力场,离不开“厚薪”。为吸引优秀人才,中山企业善抛“橄榄枝”,首先以优厚待遇引才,拿出优厚的薪资和完善的福利。以博顿光电为例,入职不到两个月即可转正、主动为毕业生加薪25%……这样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人才既享受到了实惠,又感受到了诚意。一下子拉近了企业与人才的距离。

让人才心动的,还有很多细节。企业注重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安排专业导师培养,开办企业图书馆,搭建产学研平台……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更让人才在中山企业依然能找到学校的回忆,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大平台的机遇。

在博顿光电引才的故事里,可以看到中山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善于引才用才提升创新能力、抢占行业地位的特质。一个个企业与中山这座城市并肩前行,在这座城市构建起强大的人才引力场,托举产业发展的新未来。

深中通道开通后,越来越多像黄裕翔一样的深圳学子来到中山寻找发展机会,更多人才渴望在这片土地上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对于他们而言,在地处大湾区核心地带的中山,能够找到职业发展与美好生活的“理想公约数”。对于中山而言,摆在面前的,则是凝聚活力与动能打造“创新之城”的新机遇。

【数读】

中山“湾区引才”大数据

1.2024年,超12万名16-24岁青年,在中山实现稳定就业,同比增加超三成。

2.2024年,中山新能源产业从业人员工资同比增长14.2%,生物医疗从业人员工资增幅飙到13.7%,新一代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工资增幅涨到21.1%,智能家电从业人员工资增幅冲上9.4%。

3.截至目前,中山产业工程师队伍持续壮大,专技人才总量超20万人,工程系列专技人才超6万人。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何伟楠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编辑 卢子衡 钟政经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