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金融赋能“致富果”,共绘县域新“梅”景

南方日报 南方+

潮阳是汕头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县,不仅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粤东地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这里的广袤沃土孕育着丝苗米、桑葚、橄榄等特色农产品,其中“西胪乌酥杨梅”“金玉三捻橄榄”“潮阳姜薯”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已成为当地农业的“金字招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持续加大。据潮阳金融监管支局统计,截至2025年4月末,潮阳区涉农贷款余额78.31亿元,同比增长19.89%。

从杨梅果园到丝苗米种植基地,从生猪养殖场到水产养殖塘,金融机构的精准服务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区农业产业链的保障网,为这个千年农耕之乡注入现代化发展的强劲动能。

每年5月至6月杨梅成熟季,潮阳果农们便忙着采摘新鲜杨梅,有的在路边设摊售卖,有的则加工成杨梅酒、果脯等特色产品。  受访者供图

每年5月至6月杨梅成熟季,潮阳果农们便忙着采摘新鲜杨梅,有的在路边设摊售卖,有的则加工成杨梅酒、果脯等特色产品。  受访者供图

金融资源聚集

产业振兴动能足

作为粤东最大的杨梅产区、中国乌酥杨梅之乡,潮阳区2025年杨梅丰产面积达2.5万亩。从5月至6月,潮阳区杨梅便渐次成熟,青蒂、乌酥、杉梅等早中晚熟品种错峰上市,形成持续两个月的丰收采摘季。

在此期间,5月17日,2025年潮阳区杨梅季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系列活动将正式拉开帷幕,通过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潮阳杨梅”品牌价值。

这场以“潮阳乌酥,梅香岭南”为主题的杨梅季活动将持续一个多月,重点围绕品牌推广、渠道拓展、助农增收等方面展开。活动期间,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提升潮阳杨梅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带动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

这场盛会,不仅是一场农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盛宴,更成为观察金融支持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样本。

杨梅季活动是潮阳区杨梅产业的一次盛会,今年将于5月17日开启。图为往年第九届金灶杨梅节。  受访者供图

杨梅季活动是潮阳区杨梅产业的一次盛会,今年将于5月17日开启。图为往年第九届金灶杨梅节。  受访者供图

就此次启动仪式而言,背后跃动着的“金融脉搏”十分鲜明。活动支持单位名单中,潮阳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4家银行机构,以及平安财险、中华联合财险2家保险机构,占比约达总支持单位的三分之一。活动期间,潮阳区社村联合会与银行、保险机构签订4亿元授信协议及战略合作协议,释放出金融资源向农业特色产业加速聚集的强烈信号。

潮阳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行将与潮阳区社村联合会签订杨梅产业授信框架协议,计划为当地杨梅种植户提供1亿元预授信额度。同时,该行近期创新推出“杨梅贷”特色金融产品,以“免抵押、放款快”的特点,有效解决种植户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回收周期长等融资难题,满足杨梅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资金需求。

杨梅珍贵,采摘却不易。农户要辛苦上山,提着篮子爬上杨梅树,既要保护好杨梅不散落一地,又要保护好自己不摔下山。针对杨梅采摘需爬高作业、易发意外的产业特性,平安财险创新推出“杨梅采摘保”,覆盖果农及临时工的意外医疗、伤残及身故风险,显著提升了农户在采摘作业中的抗风险能力。

金融服务站揭牌

带来资金“及时雨”

在杨梅季紧锣密鼓筹备的同时,金灶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的建设工作也在加速推进,计划于启动仪式当天正式揭牌。这一举措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汕头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汕头已分三批次设立了19家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实现了全市六区一县的全覆盖。

据了解,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由汕头金融监管分局、汕头市农业农村局、汕头市财政局联合推动设立,通过“党建+金融”模式,促进银行保险机构与地方党组织的深度合作。这些服务站不仅是政银保对接的重要平台,更是金融政策宣传、产品推介的窗口,重点围绕“丰富金融服务信息、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优化涉农信贷供给、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数字金融”六大功能,为涉农主体提供一站式、多样化的普惠金融服务。通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服务模式,服务站正逐步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的设立,是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三农”的一个生动体现。在潮阳区,社村联合会就像一座桥梁,把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和农户紧密连接起来。通过优化贷款服务、发展供应链金融、完善信用体系,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正在流向农村,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难题,让“金融活水”真正滋润每一寸土地。

走进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现代化的农业图景令人振奋——从农机耕作播种到无人机施肥,再到烘干机加工,科技创新正贯穿“耕、种、治、收”全流程。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今年春耕时节,受市场波动和气候影响,汕头市锦沣粮食贸易有限公司面临资金回笼缓慢的困境,春耕计划一度受阻。关键时刻,农业银行潮阳支行主动上门对接,通过高效联动,迅速为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放500万元乡村产业贷款,及时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如今,在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型拖拉机来回穿梭作业,育秧大棚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多亏了金融信贷的及时支持,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贷款,现在资金全部到位,春耕生产更有保障了。”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织密多元保障网

“三农”发展底气足

从破解农户融资难题到织密风险保障网,多元化创新的金融服务正在潮阳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落地生根。

“这笔贷款来得又快又及时!”在贵屿、铜盂承包近2000亩农田的农业公司负责人颜先生感慨。今年,他计划购置农机设备和农资扩大生产,却因缺乏抵押物面临融资困境。邮政储蓄银行潮阳支行通过“农担贷”产品,为其发放130万元信用贷款,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难题。

这样的案例在潮阳并非个例,针对涉农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缺乏抵押物难题,当地金融机构持续探索服务新模式。

潮阳农商银行2023年推出的“潮富贷”,以“免抵押、放款快”的特点精准服务涉农主体。截至今年4月末,该产品累计为1320户农户及小微企业授信4.59亿元,有效破解农户融资难题,成为撬动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金融杠杆。与此同时,潮阳融和村镇银行量身定制的“惠农贷”“潮易贷”等特色产品,则重点解决农户和小微企业季节性资金周转困难,目前已惠及536户经营主体,充分满足了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在信贷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农业风险保障网络也在持续织密。2024年人保财险为潮阳6.48万农户提供4.85亿元风险保障,覆盖水稻17.29万亩、生猪15.6万头等主要农产品。中华联合财险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其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为潮阳1.86万户次农户撑起1.87亿元“保护伞”。此外,平安财险针对岭南水果、露地蔬菜等特色产业,为潮阳提供504.59万元风险保障。从传统大宗作物到特色农产品,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正在潮阳区逐步构建完善。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谢嘉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编辑 肖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