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笔,穗东街道勾勒网格化治理善治蓝图

南方+

当群众遭遇电信诈骗,网格员化身“反诈哨兵”;当家庭矛盾一触即发,“海丝网格调解队”化身“润滑剂”。黄埔区穗东街道创新构建“1+1+N”治理共同体,以“警网融合”“品牌赋能”“队伍锻造”三大抓手,推动资源在一线汇聚、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延伸,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警网融合:织密协同共治“安全网”

穗东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区警务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穗东街道建立“街道+派出所+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率先完成“警网融合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将警务室升级为集宣传、服务、研判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创新实施“三类清单+四级分类”事不过夜处置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分流处置等8项制度,让基层治理实现“问题发现—分类处置—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

在夏园社区,一场因水电费暴涨248%引发的矛盾冲突,成为检验“警网融合”的试金石。面对情绪激动的租客和态度强硬的房东,网格员依据“非警务事件清单”快速响应,联合民警查实房东违规收费且合同约定模糊,一方面责令退还费用,另一方面推动双方重新签订规范合同。

这一机制的高效运转,助力街道网格事件办结率达100%,非警务事件分流效率提升40%,并通过“八联工作法”联合消除安全隐患434处。此外,“以奖代补”机制成功吸纳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骑士N先锋”,这些穿梭在街巷的“移动探头”,已提供收集有效线索261条,刑事警情显著下降,群众安全感持续攀升。

品牌赋能:打造网格服务“金名片”

穗东街道深挖地域文化特色,穗东街道培育出“海丝楼栋长”“海丝网格调解”等特色品牌,形成“民情日记”收集—“三清三到位”处置—“三个零”办结的全链条工作法。面对父子间因家族传承与个人创业产生的矛盾,“海丝网格调解队”展现出调解智慧。父亲希望儿子延续家族生意,守住几代人的心血;儿子却怀揣开奶茶店的梦想,渴望闯出自己的天地。调解队分别与父子深入沟通,精准捕捉到双方“家庭和睦、未来向好”的共同心愿,提出“过渡缓冲”方案:儿子白天在家族企业学习经营之道,晚上筹备奶茶店,父亲则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经过多轮协商,父子俩握手言和,既化解了当下矛盾,也为家庭发展留出弹性空间。

依托“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街道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网格+”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民生的方方面面。为行动不便的黄阿婆护送理发务,圆老人“头等”大事;针对环境、交通等民生问题快速响应……累计解决群众问题1020件,化解矛盾纠纷180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队伍建设:锻造专业治理“先锋队”

穗东街道通过“精选、实训、细管、厚爱”四步走战略,锻造一支专业治理的先锋队。在选拔环节,制定了严格准入标准,配齐50名专职网格员,同时鼓励网格员进修学历,拓展知识视野,目前网格员本科学历占34%。

不断强化网格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构建“基础+专业+特色”分层培训体系,今年“网格大讲堂”已举办10场专业培训、开展5次跨社区观摩,学习先进网格管理经验,让网格员在“取经”中拓宽视野。“以前处理矛盾纠纷心里没底,现在通过‘网格大讲堂’学了调解技巧,调解更有底气了!”专职网格员小徐说。

街道注重典型引领与人文关怀,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全方位激发队伍活力。系统化培训与实战锤炼使网格员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在反诈实战中,网格员队伍展现出专业素养。在面对林女士疑似遭遇的“某某数据助手”网络诈骗时,网格员徐笑兰凭借反诈培训中积累的经验,第一时间提醒其下载公安反诈小程序,网格长联动民警迅速协助注销绑定银行卡,并现场开展反诈宣传,成功守护了居民的“钱袋子”。

撰文:张晓晨 肖志云

编辑 李嘉益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