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楼林立的社区成为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居民需求从“基本保障”迈向“品质生活”,如何解开社区治理的“千千结”?
今年以来,汕尾市城区东涌镇碧桂园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围绕拓展便民服务、引入多元共治、搭建邻里平台、丰富活动载体,构建“组织深入网格、资源精准匹配、服务直达基层”的治理新模式,将党建的温暖转化为民生的实惠,共同绘就了党群共建的幸福篇章。
网格联户,织密民生服务网
“阿姨,我们又来给您理发了!”随着清脆的门铃声,义剪服务队成员提着工具箱走进独居老人家中。看着镜子里清爽的新发型,阿姨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慨:“我腿脚不利索,现在每月在家都能享受服务,你们真是想到我们心坎上了!”
这样的暖心场景正是因为碧桂园社区推动“入户联心”工作机制的落实。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入户联心”工作领导小组,将46名联户干部精准编入23个“红色网格”,形成“1名党员+1名社工+若干志愿者”的服务团队。
在常态化入户走访中,联户人员敏锐捕捉到部分行动不便老人面临理发难题,社区迅速行动,整合辖区内理发师资源,并与汕尾技师学院合作,组建义剪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成员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用贴心服务解决老人“头等大事”。
这种务实作风源自对“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的深入实践——通过深入走访倾听群众心声,系统梳理问题台账,明确责任分工与完成时限,实行销号闭环管理,切实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服务清单。
今年以来,碧桂园社区共发动600余人次开展“入户联心”活动,每月遍访2313户,成功解决居民群众32个急难愁盼问题,“红色网格”持续释放服务民生的强大效能。
多元共治,激活“主人翁”意识
在城市化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效能直接关乎居民的幸福指数。
碧桂园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治理路径,严格落实“大党委”工作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联动居委会、物业及辖区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打破治理壁垒,推动治理模式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型。
在资源整合与共享实践中,社区与辖区单位深度协作:引入汕尾棋院定期开展围棋公益课堂,为居民提供文化素养提升平台;盘活120平方米社区空间,吸引汕尾暖阳服务中心入驻办公,助力其发展成为专业社会组织。依托社区提供的阵地资源,暖阳服务中心每月常态化开展4次青少年心理服务活动,有效填补了辖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空白。
同时,社区创新管理模式,推出沿街商户“门前三包”评比制度,通过定期考核、公示表彰等方式,激发商户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以商户自律意识的提升带动社区环境整体优化,激活社会治理“小细胞”,汇聚城市文明“大能量”。
此外,社区着力培育“和为桂”党员调解队和社区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坚持发扬“枫桥经验”,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推动社区治理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变,形成“党员引领、群众响应、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精准服务,打造暖心服务圈
“现在连孩子的心事都有人管!”家长们的感叹,正是碧桂园社区“贴心”护幼服务的生动注脚。这只是碧桂园社区“三心服务套餐”的一角。
针对“一老一小一新”群体需求,社区构建起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银龄守望”品牌,提供义剪、义诊、政策宣传等服务,丰富老年人生活,实现“暖心”助老;依托青少年心灵驿站,设置心理辅导功能室,开设“社邻学堂”托管服务,通过四点半课堂、公益班等活动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题,做到“贴心”护幼;设立“小哥驿站”,为外卖骑手、快递员提供避寒避暑、充电饮水、图书阅读等暖心服务,做好“安心”亲新。
党群服务中心以530平方米综合阵地为依托,创新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心理健康辅导站等六大功能模块,建成功能完备的图书室、翰墨飘香的书画室等惠民空间,实行“早九晚五”常态化开放机制,形成“大门常开、服务常在、群众常来”的生动局面,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党群服务“暖心矩阵”,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
文化润心,培育社区“归属感”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如何让社区成为居民温暖、和谐且充满活力的家园,是基层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碧桂园社区给出的答案是,深耕“善文化”内核,将传统文化精髓巧妙融入基层治理实践,构建起“公约润心、活动聚心、阵地凝心”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楼道杂物日日清,遛狗牵绳显文明”,在碧桂园社区议事厅内,一场场“金点子”征集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居民们各抒己见,碰撞出居民公约的智慧火花。社区通过组织议事会、开展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建议,精心制定涵盖消防安全、文明养宠等多方面内容的特色居民公约。这些公约不仅被融入楼院文化建设中,还在社区内广泛公示,逐渐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准则,有效提升了居民的自治意识和社区的文明程度。
从“百家宴”上飘出的幸福味道,到“灯笼映月”活动中传承的匠心技艺,碧桂园社区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创新开展邻里厨艺赛、非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此外,社区还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社区新闻”短视频栏目,及时聚焦活动动态与治理成果。目前,该栏目已发布29期,累计点击量突破2万次,成功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居民互动新阵地,让居民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更加紧密。
走进碧桂园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一幅“善治共生”的温暖画卷映入眼帘。在这里,党员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量血压、送药上门,用“健康档案本”记录下对老人的点滴关怀;高校教师驻点“社邻学堂”,耐心教唱歌曲,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快递小哥在“小哥驿站”歇脚充电,还能翻阅图书汲取精神养分……这些温馨的场景,正是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纽带,串联起物业、学校、新业态群体等多元主体的生动体现。社区通过物业党建联建、楼栋长推选、议事厅协商等一系列机制,将“治理末梢”转变为“服务前哨”,真正实现了“你的事”变成“我们的事”。
基层治理的“密码”,是“人”字一撇一捺——党组织为“主心骨”,居民为“当家人”。服务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治理落在细微,方能“党群一心,共绘同心圆”。
南方+记者 彭骏
通讯员 汕区组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