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广东、浙江、上海三省(市)科技期刊的交流合作,分享办刊政策与经验,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2025年5月7-10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省内30余家科技期刊代表,赴浙江、上海开展专题调研交流活动。调研组围绕政策扶持、集群化建设、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等主题,通过学术沙龙、座谈研讨、实地走访等形式展开深入调研,探索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碰撞思想火花◆
深度交流科技期刊创新实践经验
科技期刊是传播和记录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建设,先后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加快推动科技期刊建设合理布局,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和地处长三角的浙江、上海,分别如何推进科技期刊发展?
3天调研期间,调研组与浙沪科技期刊代表举行多次交流座谈会。三省(市)优秀科技期刊的主编和专家们齐聚一堂,围绕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主题交流经验、提出建议,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凝结成真知灼见。
在粤—浙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学术沙龙和交流会上,调研组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科技宣传教育中心、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等有关部门领导共同探讨办刊经验。双方代表就如何加强科技期刊的编辑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扩大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及集群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委宣传部出版处二级调研员陈建新在致辞中表示,广东自2021年启动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项目以来,已形成235种科技期刊的规模,其中8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整体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数量少、集群弱、布局散、保障缺”等问题仍制约着广东科技期刊向更高层次突破,亟待借鉴先进做法实现突破。
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吴惠勤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广东省科技期刊的发展历史、种类数量、影响力情况等,并重点介绍了广东省大力支持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措施。他表示,广东省已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科技期刊发展,期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促进广东科技期刊的发展。
受访者供图
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曾建林分享了近年来浙江开展科技期刊建设的经验。他介绍,通过发起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创建联盟等特色活动,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协助实施培育工程、走访调研、落实政策,服务期刊发展。近年来,浙江省科技期刊数量增长,在卓越行动计划中屡有突破,收录数量提升,人才与获奖成果丰硕。
受访者供图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的粤沪科技期刊交流座谈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期刊协会、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分子植物(英文)》《植物通讯》《中国药理学报(英文)》《亚洲男性学杂志(英文)》《生理学报》《建筑材料学报》《科学画报》等科技期刊代表和调研组进行了深入交流。
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处长陈琳琳在致辞中指出,上海科技期刊占上海期刊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近三年来,上海以每年约10本的速度创办新刊,科技期刊的发展是上海期刊领域的重点关注方向,期刊集群化发展尤其受到重视。此外,上海与广东在科技期刊领域已有多本共同创办的新刊,期待双方在后续交流中能够相互学习、深化合作。
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展的交流座谈会上,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中国激光杂志社、上海大学期刊社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部分科技期刊代表和调研组围绕科技期刊发展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蕾表示,上海在期刊领域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贡献,还在现代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上海与广东在期刊领域的交流由来已久,如今双方已进入迫切需要加强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的新阶段。
受访者供图
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和浙沪与会代表们结合各地办刊实践与行业前沿趋势,就如何提升学术影响力、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和集群化建设等问题展开充分交流,为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探访先进案例◆
以集群化与国际化破题科技期刊发展瓶颈
面对广东科技期刊“少、弱、散、缺”的挑战,新阶段如何借鉴先进经验、加快破解发展难题,这是此次调研活动关注的重点。
活动期间,调研组对浙江、上海多家期刊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入交流,从办刊模式、技术应用、国际合作等多维度汲取经验,为破解难题提供借鉴。
作为浙江省科技期刊建设的标杆,近年来,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依托浙江大学学科优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特色期刊,形成“学科+期刊+智库”的融合发展模式。
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分社期刊编辑中心主任张纯洁介绍了浙江大学学术期刊集群建设情况。目前,浙江大学拥有(含试办)60种期刊、20种集刊,期刊质量稳步提高,屡获国家级荣誉。学校成立学术期刊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支持高水平期刊创办,成果获国际认可。此外,张纯洁还介绍了AcadeMax期刊集群,该集群现有101种期刊,通过资源汇聚、数字平台搭建、AI技术探索,提升刊群期刊服务水平与编辑能力,促进各刊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期刊影响力。
受访者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谈毅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的发展情况。学校以“创新引领+集约发展”为理念,依托优势学科布局,立足四个面向,集聚交叉学科资源,推动学科与期刊协同发展。通过项目驱动孵化高起点新刊,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创办优势学科首刊,引导优质期刊回归,并以品牌会议引领学科前沿。在医工交叉领域,聚焦优势领域,建设期刊联盟。同时,注重人才建设,发挥主编引领作用,培养卓越办刊队伍,推进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开展科普赋能工作。在平台建设上,发起期刊建设联盟,成立联合实验室,拓展国际办刊途径。此外,持续打造“四力”建设,提升策划、研究、运营和服务能力。
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理事、对外交流工委会主委,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助理兼中文部部长何卓铭围绕期刊出版及平台建设介绍了中国激光杂志社的实践成果。在期刊运营方面,通过“刊会融合”模式深化学术生态构建,四大综合性会议持续创新,形成“以刊带会、以会促刊”的良性互动;在奖项评选上,“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青衿奖”等品牌项目,有效提升行业影响力;新媒体运营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新质生产力,拓展科技传播新路径。作为2004年成立的期刊集群,目前共汇聚182种期刊,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互鉴实现协同发展,助力期刊集群“抱团取暖、做大做强”。
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分子植物(英文)》执行主编崔晓峰介绍了《分子植物》和《植物通讯》两本期刊。《分子植物》已成为植物科学领域的顶尖期刊之一,拥有国际化作者群和广泛读者,采用国际合作出版模式,配备国际视野的编辑团队。期刊聚焦学科前沿,组约高质量稿件,通过多途径宣传推广,举办品牌学术活动,构建学术社区,进一步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上海大学期刊社杨燕介绍了上海大学期刊社的基本情况,并分享了《应用力学与数学(英文)》的办刊经验。她从期刊建设(包括运作机制、内容建设、传播和推广渠道、发行和推广体系)、学术影响力与关键指标、期刊宣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杨燕指出,办刊应以人才为先,以内容为王,以体制为本,以宣传为要。
受访者供图
◆推进协同赋能◆
加快探索科技期刊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之路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调研组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期刊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地,在学术交流和文化与科技之旅中学习思考,为后续跨区域科技期刊交流合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向。
受访者供图
在与浙江科技期刊代表交流过程中,大家围绕长三角评优活动、科技期刊智库、期刊集群与期刊联盟、人才考核机制、AI赋能期刊工作、宣传推广策略以及英文新刊支撑体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共同探索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
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介绍,上海与广东在期刊领域渊源深厚,诸多期刊与广东、香港及东南亚紧密相连。当下,两地期刊交流至关重要,期刊发展需进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交流新阶段。未来,上海期刊协会计划组织本地期刊从业者“走出去”,向各地同行学习请教,深化交流合作。
陈建新表示,广东近年来虽在科技期刊发展上有所努力和成果,但对标浙江、上海等地,在期刊总量与质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集群化发展方面是短板。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吸取先进经验,同时诚邀浙沪相关人员赴粤指导,助力广东科技期刊突破发展瓶颈。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蔡惠珍 刘龙飞
【通讯员】 邓丹丹
【摄影】 杜超
【本文责编】刘龙飞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