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燕喜新区,面积逾8万平方米的顺盈广场商业综合体塔吊林立,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迎来一张张青春笑脸,新城区中医院配套建设项目现场工程车穿梭不息——这座粤北山城的五月春光里,涌动着产城融合的强劲脉搏。
今年第一季度,连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GDP增速领跑清远,建筑业总产值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率双双跻身清远前二。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连州是如何通过建筑与房地产“双轮驱动”赋能产城融合的?
南方+、南方日报记者深入调研发现,从教育医疗配套提质到营商环境革新,从资质培育“进阶”到审批流程“并联”,连州正以系统化思维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书写燕喜新区“产城人”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篇。未来,燕喜新区能否蝶变成连州的“珠江新城”?
医教筑基
优质资源重塑居住价值
“选择燕喜新区,就是选择了孩子的未来。”在十里湖山楼盘销售中心,来自九陂镇的张女士正在签订购房合同。“孩子明年秋季就要小升初,我们目标是让她入读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所以决定在这里购房。”
今年第一季度,连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率列清远第二。图为十里湖山楼盘。黄津 摄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崛起中的燕喜新区,是连州递给未来的一封“邀请函”——这里既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活力,也有“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温情。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中,广东高度重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连州深谙此理。“我们正全力建设一座生态城、产业城、文化城、医疗城、教育城,不断朝着‘粤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奋进。”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说。
锚定“2027年连州城镇常住人口达2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4%”工作目标,连州高标准规划建设37平方公里“燕喜新区”,去年引进落地一批总投资103.5亿元的商业、民生项目,让新区服务功能得到质变。
连州高标准规划建设37平方公里“燕喜新区”。邵海庭 摄
去年8月30日迎来正式开学的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为推动教育事业“提质效”,连州加强与省城强校联结,携手广州六中对标大湾区标准,投资7亿元兴建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作为当地“新标杆”学校,该校可增加7860个优质公办学位,助推连州打造成为清远北部教育高地。
从兴建到开学,该校引发全城关注,直接催旺附近楼盘销售,“教育移民”正成为城镇化新引擎。
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张晓欣 摄
与学校仅一路之隔的十里湖山“近水楼台先得月”,今年第一季度已售出81套,同比实现翻番。“现在来购房的,99%都是有学位需求。”该楼盘开发商、连州市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敏光告诉记者,该公司投入15亿元的十里湖山和十里澜山项目,17栋楼已售12栋,均价在4000到5500元之间,同比增长20%。“本来我们预计五六年才能售完,按现在市民对学位房刚需,两年内就能售罄。”
王敏光说,楼盘的大户型(4房)已清盘,除了本地市民,更有不少连南、连山群众来购房,占比大概两成,主要是看中了这里优异的教育医疗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环境。
十里湖山今年第一季度已售出81套房。黄津 摄
产是城的筋骨,城是产的沃土,人是产城的灵魂。一座城市只有真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汇聚起强大的人气和发展动力。
连州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新型城镇化建设始终,聚焦“以城聚人”“生活留人”铺开系列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基础、提品质,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教育是城市的灯塔,医疗是民生的港湾,当两者辉映,便照亮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栖居理想。
今年3月,医疗“新高地”也在燕喜新区启动建设。连州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展开合作共建,投资7亿元兴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连州医院”和“广东省骨科医院连州医院”,设置病床500张,致力将连州打造成粤湘桂边界中医(骨科)区域枢纽,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省级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一座公园,半城烟火。海阳湖畔的晨昏,藏着连州人对“诗与远方”的日常注解。
“家门口就是赏心悦目的‘后花园’,早晚来遛遛弯,生活在连州是很有福气的!”家住燕喜新区兴连大道附近的居民老廖,自海阳湖中央公园建成投用后,就成为这里的常客。该公园总面积约500亩,为城市形象展示、节庆活动、市民休闲提供了平台。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休闲健身,让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海阳湖中央公园。罗敏 摄
“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唐代诗豪刘禹锡在连州任刺史期间,称连州的山水“画不如”。在建好海阳湖的基础上,连州计划今年兴建7层高、面积逾7000平方米的“画不如楼”,连片打造成国家4A级以上景区,辐射新旧两城,构建楼、湖、河、城交融相辉的新型生态商圈,成为古城连州城市焕新的新地标。
阅山湖73套,顺盈广场101套……记者梳理连州2025年第一季度商住房销售情况数据发现,燕喜新区的大部分楼盘在今年都迎来高增长。
优质资源重塑居住价值引发的“虹吸效应”已经彰显:2025年1至3月,连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8%,增速位居清远第二。
燕喜新区人气渐旺,极大鼓舞了房地产商信心。王敏光说,随着新一年小学、中学报名即将到来,楼盘又将迎来销售旺季,“最旺应该会在2026年,因此公司投入1.5亿元新建4栋楼盘,力争明年开盘,提供400套房满足群众需求。”
连州市住建局房地产市场和物业管理股股长黄慧芳介绍,目前连州全市房地产在建项目11个,投资总额达79亿元。未来,随着这些项目的交付使用,将进一步优化燕喜新区的居住环境,带来新一轮人气聚集。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居住功能,更注重居住环境、社区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品质。连州市住建局长蔡文表示,今后将引导房地产开发商优化发展理念,注重打造具有生态、智能、便利等特点的居住社区,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商圈赋能
产城融合催旺投资热潮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空间的再生,也是经济与社区活力的再激发。历经培育,燕喜新区除了住宅楼盘销售畅旺,商圈营造也成形见效。
总投资30亿元的连州顺盈时代广场,是燕喜新区目前最大的一个在建商圈项目。
“连州是‘中国长寿之乡’,山好水好风光美,营商环境优良,民风淳朴,而且曾有‘小广州’之称,一直以来是粤北的经济文化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谈及投资初衷,项目总经理潘畅说。
截至2025年初,该项目已完成投资18亿元,住宅和商铺销售形势喜人,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商铺销售比增650%,涨幅惊人。
连州顺盈时代广场吸引众多投资商。黄津 摄
“这得益于政府支持和各项利好政策的落地。”该项目副总经理赖永钊介绍,去年底,一期工程8号楼迎来验收,职能部门通过“一窗受理、全程在线、并联审批”全流程服务,一天办好预购证,两天办妥竣工验收备案,助力项目实现提前8个月整体交付使用,极大促进了商铺销售。“这让消费者有信心,我们投资商也有底气。因为消费者都喜欢买现铺,否则一旦延期,就会影响企业声誉。”此外,该项目的一期9栋商住楼和1栋公寓,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和交付,商住楼已售948套,接近总量99%。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区建设绝非能一蹴而就,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商业氛围的营造,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连州把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和贯穿于燕喜新区的规划管理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城镇能级,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
沥青公路从无到有,自来水管迭代升级,新建湟川桥飞架河岸,让新的商住区与连州市区实现无缝接驳。“以前从市区过来,要从连州大桥绕个大圈耗时15分钟,现在经新桥不用1分钟就到。”对于变化,家住顺盈3号楼的市民成先生深有感触,“这和住在市区一样方便。”
“家门口就是大型高端超市,吃喝玩乐服务齐全,这边的商住小区已经开始成形,赢得了投资者关注。”赖永钊介绍,项目北门,汇集了多家大型汽修企业,成为汽修街;东门则进驻数家高档花店,打造花卉街;正门对面46间铺面销售一空,大批五金、卫浴商家进驻,成为新兴的装修街;投资5亿元新建五星级酒店,以及二期14栋商住楼盘,又将进一步完善商业中心格局,带来新的人气财气。
“这些项目将围绕连州顺盈时代广场,形成众星捧月格局。”赖永钊介绍,这个面积超8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即将在5月底迎来主体封顶,12月31日前建成运营。它涵盖大型生活连锁超市、星级影城、大型宴会中餐厅、量贩式KTV、跨界书城及各类国际品牌店、电器城、儿童培训零售及特色美食广场等优质生活配套,为连州市民带来全新的都市级便捷生活体验。
连州顺盈时代广场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产城融合,“融”的是资源要素,“合”的是发展动能。不断完善的配套,逐渐兴旺的人流,初见规模的商铺,连州顺盈时代广场吸引了众多商家青睐。
在连州市区经营某大型品牌瓷砖的黄老板,今年投资百万元购买了两间铺面。“我之前是租铺,一年租金就超10万元,现在买铺是看中了这里的商圈密集和人气旺盛。”在他的带动下,附近24间铺面迅速销售一空,这些瓷砖店老板决定在此抱团发展,打造新的“装饰城”。
商业体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产城人融合的有机体。这个重塑连州商业格局的商圈,有180个铺位,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逾5亿元,成为连州乃至“三连一阳”地区极具规模的商业中心,赋能燕喜新区成为连州人的“珠江新城”。
资质进阶
激活建筑业一池春水
从二级资质晋升为一级资质后,广东宏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今年迎来“井喷式”发展,一举中标4亿多元的连州市新城区中医院配套建设项目(一期)。“这个合同额,已经超过2024年的总额了。”谈起今年“开门红”,公司总经理赖启军嘴角上扬,“如果不是拥有一级资质,我们也会错过这个项目。”
成立25年来,该公司已成为连州老牌建筑企业,巅峰期年纳税逾6000万元,在整个清远住建系统可排前十,是全国质量管理优秀施工企业。但受市场影响,该公司发展也曾遭遇“寒冬”,差点就整体迁到外地。
那是2023年,该公司业务出现大幅滑坡,“大半年过去,营业额不足2000万元,跌幅九成。”赖启军介绍,为了企业生存,公司筹备迁往东莞,当年7月已在东莞租定办公场所,甚至连营业执照也已办妥,但最终在连州主管部门的极力挽留下,没有外迁。
建筑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产城融合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连州市住建局建设工程综合服务站副站长文志禄介绍,数年前受市场低迷影响,加上竞争力不强,业务集中在本地,市外业务较少,企业资质不高,这些因素大大制约了本地建筑企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瓶颈,连州加大对本地建筑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资质等级和经营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对于广东宏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而言,如何实现二级资质升为一级资质,是夙愿。“我们公司之前是二级资质,意味着高100米以上、12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无法去竞标,这限制了公司的业务发展,只能承接中小型项目,对规模大、投入大的项目唯有‘望洋兴叹’。”赖启军透露,之前公司也曾两次申报,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我们把宏业‘挽留’下来后,组织精干人员成立专班,专门为其资质升级面临的短板问题进行攻关克难。”文志禄介绍。2023年下半年开始,专班人员与企业一起会商调研、外出取经,全程帮助企业完善备案、提交资料,协调引进高端人才、补充技术团队,历时近一年,成功助力广东宏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从二级资质晋升为一级资质。
“升级后,我们公司一级建造师有12名,高级工程师8名,比之前增长了一倍,”赖启军说,随着技术力量的增强,承接项目范围的扩大,企业的市场也冲出了清远,先后在广州、海南岛、长沙以及英德、连南设立了分公司,“我们今年一季度合同额已超5亿元,力争全年破10亿元大关,争创历史新高。”
晋升为一级资质后,广东宏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业务得到极大增长。图为该公司承建的项目。受访者供图
随着连州产城融合步伐的推进,多个大项目落地建设,以及在当地政策扶持下,连州的建筑业在今年迎来高增长势头。2025年1至3月,连州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36.6%,位居清远第二。其中,位处清远民族工业园的广东捷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产值增幅达116%。
“2021年进驻连州以来,市委、市政府和职能部门对我们扶持很大,”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人才上,人社局组织专场招聘会,落实技能培训补贴,帮助引进技术人才10余名;政策上,住建部门简化审批流程,支持公司成功升级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消防设施工程等资质;资金上,协助对接金融机构,获批750万元低息贷款,缓解了流动资金压力。
多重利好叠加,公司业绩喜人,不仅承接了广东酷彩塑料科技厂房、清远市爱咪实业有限公司厂房等项目,更依靠技术优势中标了广东省青春家居(增城)扩建项目,该项目还获得广州市增城区2024年通报表扬。
建筑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建设速度和质量,关乎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一个城市的建筑企业实力越强,越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攻坚突破,连州于3月28日举行总投资234.93亿元的6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仪式,掀起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浪潮。当地建筑业企业深度参与了城西农民安置小区等多个大型项目建设,进一步拉动建筑业产值腾飞。
蔡文介绍,连州市住建局未来将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下功夫,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抢抓建筑企业资质“三换二”政策机遇,引导市内3家三级资质企业升二级,把建筑企业做强做大,打造粤湘桂交界区域建筑产业高地,赋能连州重大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产城融合再立新功。
审批革命
加减乘除演绎“连州速度”
去年底,十里湖山的13栋楼进入预售,为赶在元旦期间开售,企业主联系市住建局办理预售证。该局急企业所急,通过专班快速审理材料,赶赴实地审核,2天就把预售证办下来。“比起之前20天左右的工作日,快了10倍,‘连州速度’为我们今年实现开门红奠定了基础。”王敏光点赞说。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乘法,发展做加法,“连州速度”的密码,藏在改革魄力中。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举措”来托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连州着力稳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两根支柱”,以高效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快竣工。
联合验收“三统一”。连州将规划、土地、消防、人防等多个验收事项整合为1个事项,变分散申报为统一申报,各验收事项不再互为前置,为企业提供“一窗受理”的全流程服务。目前,申请人只需一次性申报,即可申请办理多个验收事项,实现材料受理、现场查验、意见出具“三个统一”。
审批流程“并联跑”。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连州将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竣工验收备案等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推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的并联审批模式,建设单位提交申请后系统自动将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并联审批。
通过电子证照共享、联合验收机制,连州打破了部门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如连州市住建局为瑶安瑶族乡高质量发展风情旅游建设项目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4张,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跑动次数为0,实现了不见面审批。
未来,连州将以“双产兴城”为笔,以“产城人融合”为墨,在粤北大地上书写更多新型城镇化的“春天的故事”。
慧光评论
“住在连州”好享“寿”
连州以“双产兴城”探索的实践,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这座粤北山城印证了:新型城镇化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是以“产城人”共生为内核的系统工程。
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如同鸟之双翼——前者以资质进阶突破市场边界,为城镇化夯基垒台;后者以资源集聚重塑居住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两者协同发力,共同托举起“教育移民”“医疗移民”等新趋势,让城镇化真正成为“人的城镇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正在连州的改革实践中落地生根。从顺盈广场“15分钟生活圈”的构建,到海阳湖数百亩生态绿心的营建;从资质培育激活建筑业“一池春水”,到审批革命跑出“连州速度”——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进阶,都在诠释着“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生动注脚。
站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历史节点,连州的实践证明:新型城镇化的密码,藏在“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里,藏在“放管服”改革的魄力间,更藏在“双产共振”的协同发展中。当建筑企业带着一级资质走向全国市场,当房地产项目以优质配套吸引三省(区)客群,连州正悄然从“县域经济体”迈向“区域增长极”跨越。
随着37平方公里燕喜新区的全面崛起,“中国长寿之乡”连州将持续释放“双轮驱动”的澎湃动能:一方面加速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打造粤湘桂建筑产业高地;另一方面创新“教育+医疗+生态”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让“住在连州”好享“寿”成为区域品质生活的代名词。
未来,连州将以绣花功夫编织产城融合图景,让“粤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蓝图渐成实景,唱响“小城大产、小城大美”乐章。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黄迪 许俊锋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