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广州市大肠癌基因筛查项目暨肠道健康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在黄埔区举行。在持续推进大肠癌防控筛查项目十年的基础上,广州今年在花都区、黄埔区、增城区新增大肠癌粪便基因筛查项目试点。通过财政出资覆盖初筛费用、为参检居民统一购买阳性检测险,实现医保和商业保险对阳性人群的肠镜检查费“共同兜底”,进一步夯实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公共健康防线。
活动现场,黄埔区居民咨询大肠癌粪便基因筛查项目。 南方+ 厉思璇 拍摄
“我一直以为只是肠胃不太好,没想到竟是早期肠癌。”黄埔区文冲新村悦时代花园居民刘女士回忆,去年在社区公告栏看到筛查宣传后,便报名参加筛查,粪便样本经基因检测提示阳性,随后在定点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如今已康复。“幸好筛查及时,不仅能救命,治疗也轻松不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教授、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名誉院长汪建平表示,大肠癌筛查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经济、最有效的癌症筛查手段之一。与常规大肠癌筛查项目问卷评估、粪便隐血检测等初筛手段相比,大肠癌粪便基因检测技术,对早期大肠癌特异性高,样本易于保存,更适合人群社区筛查。
广州自2015年启动大肠癌防控项目以来,已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筛查服务体系。筛查流程分为初筛和精筛两个阶段,初筛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主要进行风险评估及粪便隐血检测;初筛阳性患者则被转介至具备较强肠镜检查水平的定点医院进行精筛,并开展后续治疗。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81.71万人次初筛。
广州开发区医院(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张宇介绍,医院在去年的筛查中已完成近200例肠镜检查,80%以上发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大多数处于良性阶段。“相比日常门诊接诊的患者,这些通过基因筛查转诊来的居民病灶发现更早、处理更简单,许多都可以在门诊直接切除,治疗成本也大大降低。”
黄埔区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科普粪便基因检测采样步骤。 南方+ 厉思璇 拍摄
如何参与大肠癌粪便基因筛查?黄埔区文冲街文悦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陆海文表示,针对50—74岁黄埔区常住居民,只需扫码预约、领取采样盒并提交样本,筛查流程即完成。2024年街道已有近千人参与,阳性率约7%–10%,其中超过八成在肠镜检查中发现早期病变。
当前,针对居民医保肠镜报销比例不高、职工医保仍有部分自付费用等问题,广州财政承担了基因检测初筛费用,并为参与筛查居民购买阳性检测险,由医保和商业保险共同承担阳性人群肠镜检查费用,有效解决初筛阳性居民经济负担困境。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穗卫健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