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松山村,蜿蜒的村道两旁尽是连绵起伏的荔枝林。一簇簇青红相间的果实压弯枝头,宛如串串玛瑙镶嵌在翡翠帷幔间。微风吹过,阵阵果香混合着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枝头簌簌作响的荔枝仿佛在低语:丰收季到了。
立夏前后,随着早熟荔枝“科技一号”和“香蜜早”递次上市,电白荔枝迎来了新一年的采收季。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早熟荔枝批量上市,荔枝园更为丰盛的美味之旅已经蓄势待发。
果农将采摘下来的荔枝送往分拣点。马松林 摄
与此同时,在政企协同的紧密调度下,采购商、包装商、物流商等销售端的各个环节也逐渐忙碌起来,为即将到来的销售高峰期提前谋划、做足准备。
供应端:硕果满枝头 果农笑开颜
在松山村委会勒竹仔村种植户李科的果园里,数名荔农正穿梭于郁郁葱葱的荔枝林间。他们手指翻飞间,一串串饱满的“科技一号”便落入筐中。“因低温天气影响,今年成熟期比去年晚了一周多,‘五一’后才有果摘,但坐果率还比较理想。”李科指着远处山坡介绍,50余亩果园预计总产量可达5万斤左右,较去年增产约两成。
说话间,摘果的村民随手摘下一颗荔枝剥开,晶莹剔透的果肉如羊脂玉般温润。笔者轻咬一口,清甜的汁水在齿颊间迸发,带着恰到好处的微酸,令人回味无穷。
基地的分拣区,另一番热闹景象正在上演。几名荔农正熟练地对刚采摘下来的荔枝进行修剪、分拣和装筐,一旁,一名“网红”对着手机镜头热情吆喝:“家人们,看看这新鲜的荔枝,皮薄肉厚,咬一口汁水四溢,清甜可口!”实时的直播画面,让电白荔枝的丰收场景跨越山海,呈现在消费者眼前。
果农将采摘回来的荔枝进行分拣、装筐。马松林 摄
“科技一号”采摘期预计持续到5月中下旬。其间随着产量增加和新品种进入市场,每天价格都在发生变化。“刚上市那时候收购价高一些,现在有些回落,一斤收购价为8元左右。”不过,李科对今年的收成依然信心满满,“荔枝一红就有电商和采购商上门了,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在马踏镇华田村,特早熟荔枝“香蜜早”同样迎来了采收季。走进建昌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翠绿的枝叶间点缀着鲜亮的红色,煞是好看。“香蜜早”上市早,且拥有专属商标,往年地头价常年稳定在60元/千克以上。今年,“香蜜早”依然受到市场欢迎,到5月中旬已接近采摘尾声。
“除了在华田村推广种植香蜜早荔枝以外,我们在海南也进行了合作试种。”华田村党总支书记王宜先介绍,借助“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当地正尝试大力推广铺开香蜜早荔枝种植。
“科技一号”和“香蜜早”成熟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多集中在4月中下旬上市。笔者留意到,因其上市时间早,品质较优,市场竞争力强,容易获得较好的销售价格。这几年,头批“科技一号”的地头收购价往往可达20—30元/千克,即使在销售末期,价格随着荔枝集中上市而下降,地头收购价仍达到10—15元/千克,效益比较可观。而定位更高的“香蜜早”,每公斤高达数十元的售价更是令人瞩目。
电白荔枝的“早”字诀,藏着产业突围的密码。作为广东有名的早熟优质荔枝主产区和全国最大连片的早熟优质荔枝生产基地,电白荔枝比茂名周边产区早熟7—10天,比珠三角产区早熟15—30天,这种时间差成为占据市场先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技一号’摘完,‘妃子笑’也快成熟了。”今年荔枝坐果形势良好,让果农们对后续的丰收充满期待。
数据显示,电白荔枝种植面积约36万亩,今年预计总产量比去年高约20%。在这片热土上,30多个品种的荔枝梯次成熟:当“科技一号”“香蜜早”抢滩早市时,“妃子笑”“白糖罂”正积蓄甜蜜静候五月下旬抢占市场,待到六月,“桂味”“糯米糍”又将接力登场,构成绵延两个月的“荔枝盛宴”。
销售端:未雨绸缪抢先机 多方联动保畅通
早熟荔枝刚开始供应,位于旦场镇的秋泽农业专业合作社收购点已经忙碌起来。刚从种植场收购回来的荔枝铺开一地,工人围坐在一起,仔细修剪果枝,剔除有瑕疵的果实,将色泽鲜艳、果形饱满的优质荔枝挑选出来,整齐地放入包装箱中。
“等到荔枝供应高峰期,我们一天可以收购荔枝超过20万斤,干活的工人得有200多个。”秋泽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秋说,收购点日常有五台冷链车等待装货,装满即可发车。
收购点一旁,一堆堆泡沫箱整齐码放,是需求激增的佐证。“前几天我们刚刚谈下了一个大单,订单量达到450吨,客户已经交了定金。”叶秋兴奋地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为了满足订单需求,我们已经预订了价值80万元的冰袋和包装箱。”
荔枝递次上市,包装材料加工厂也在加班加点。在林头镇大衙圩,从泡沫箱到冰袋,早已形成了一条完善的荔枝采销服务链。一家工厂内,工人手持水管,将水注入冰壶后再放进冰库冷冻。另一边,一个大水桶里装着用于冷冻的黏稠剂,用机器封装成冰袋。这些冰壶冰袋都是荔枝包装箱的标配,用来给荔枝降温。
“每年这个时候都这么忙。”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从5月开始,生产线产能陆续在提升,目前已接近满负荷生产,“这种情况估计要持续到六月中旬”。
已经打响的销售战,背后还有政企协同的紧密调度。在旦场镇,分管农业的镇党委副书记李进保近段时间很忙。他与镇农业办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各个荔枝果园,与果农深入交流,了解生产销售现状和困难需求,为荔枝上市销售出谋划策。
早熟荔枝“科技一号”成熟上市。邓建青 摄
“去年我们镇的荔枝产量约1.7万吨,今年预计能到3万吨左右,必须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李进保介绍,为实现采购商与收购点的精准对接,在旦场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各村村委会与旦场镇种养业协会密切配合,对全辖区的荔枝种植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果园,详细记录每个果园的品种、产量、预计上市时间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录入系统,建立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与各地采购商取得联系,向采购商宣传电白荔枝的品质和优势,邀请他们前来采购。同时,根据采购商的需求和果园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和安排收购点,优化运输路线,确保荔枝能够及时、高效地收购和运输。“按目前测算,到荔枝上市高峰期,我们有信心实现日均收购量达到500吨。”李进保说。
电白农业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组织力量收集荔枝种植果园、购销企业、工业配套设施企业、服务配套设施企业、镇级销售政务官等信息,全力编绘荔枝大数据,力求精准掌握市场供需情况,畅通荔枝供销渠道。
在区、镇两级荔枝购销服务中心,由市场监督、商务、税务、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政务“服务员”已严阵以待。无论是采购合同签订、税务登记,还是质量检测、物流协调等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响应,积极协调解决,全力保障荔枝购销工作顺利开展,让果农卖得舒心,采购商买得放心。
南方+记者 邓建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