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外科复杂性肛瘘诊疗技术
国际高级研修班
5月9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我院承办的"肛肠外科复杂性肛瘘诊疗技术国际高级研修班"在穗正式启动。开班仪式于我院举行,并得到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支持。
本次培训为期两周,吸引了来自俄罗斯、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及蒙古国等亚欧国家的20名骨干医师参加。培训内容丰富,从复杂性肛瘘的病因与分类到丰富多样的手术操作演示,覆盖了肛肠外科复杂性瘘诊疗的核心环节。课程系统解析复杂性肛瘘、直肠阴道瘘等病种的临床诊疗路径,包括病因机制、影像学与临床表现评估、手术技术以及多学科协作。采用“理论授课+案例讨论+手术观摩+实践经验分享”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员对肛肠外科复杂瘘病的规范化诊疗能力。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我院盆底肛肠学院建设国际化专科人才培养与教育中心的坚实举措,旨在推动国际肛肠外科医疗技术共同进步,为促进全球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我院院长吴小剑,盆底肛肠学院院长、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任东林教授,肛肠外科主任林宏城主任医师,以及肛肠外科谢尚奎主任医师、彭慧主任医师、苏丹副主任医师等出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吴小剑、任东林、林宏城分别致辞,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作为全国首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医疗中心,我院肛肠外科一直专注于整体盆底疾病的研究,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特色,在复发性肛瘘、结直肠恶性肿瘤等疑难病症的诊治方面探索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是“肛肠疾病患者求医的最终选择”。复杂性肛瘘的诊治是肛肠外科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本次培训班将为各国学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希望各位学员能学有所成,将特色技术带回各自国家,推广、运用,造福更多患者。
来自俄罗斯的Inna Tulina、印度的Dhileep Yadav和蒙古的Karthik Neelakanti分别代表学员致辞,他们对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表示衷心感谢,分享了自己在肛肠外科领域的从业经历与面临的挑战,并表达了对本次培训班的期待。
开班仪式后,学员们走进盆底中心、消化内镜中心、雅和医疗中心和肛肠外科等临床科室学习、实践。盆底中心通过先进盆底生物反馈与评估、盆底磁治疗等技术展示,使学员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体系形成立体认知;消化内镜中心以胃结肠镜实操演示为切入点,重点解析内镜技术在肛肠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雅和医疗中心的“全流程管理”引发学员关注,“个性化诊疗方案与人文服务理念的融合,很好体现了医疗的温度与精度,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范本,让我对后续的学习更加充满期待。”学员赞赏道。
未来,我院将继续遵循“大专科、强综合”发展策略,全力支持盆底肛肠学院开展高质量研究工作,培养高水平人才,规范诊疗方案,攻关关键技术,着力打造肛肠外科创新策源地和标准输出新高地,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供稿科室:肛肠外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