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展至3000余人,清城横荷“龙形”少年 “武”动精彩人生

南方+

“嚯 哈……嚯 哈……”走进佛祖社区的龙形拳培训中心,小学员们正在练习龙形拳套路。站在一旁的龙形拳第三代传承人陈绍荣,正在认真地观察着学员们的动作。待一套动作结束后,便上前手把手地对他们的动作进行纠正。

龙形拳第三代传承人陈绍荣。通讯员供图

龙形拳第三代传承人陈绍荣。通讯员供图

据介绍,龙形拳起源于清朝乾隆时代,是南拳拳系的主要流派之一,民国时期已流传于当时的清远县。

在武术特色上,龙形拳讲究“形神兼备,刚柔并济”。其动作模仿龙的游、翻、盘、滚等形态,姿态优美且极具爆发力。“它的特性很凶猛,起手快,碰则黐、黐则跌,一下起、两下止、三下就没位置,所以我喜欢它这个速度。”在陈绍荣看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份速度与力量的结合,正是龙形拳历经百年仍魅力不减的关键。

谈及龙形拳的传承,陈绍荣目前采取的是“师徒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陈绍荣注重对徒弟品德与武术技艺的双重培养。“龙形拳功夫里面蕴含着做人的道理,人应当懂得审时度势。当展现自我时可以大方自信,需谦逊收敛时亦能沉稳内敛,这便是‘吞吐浮沉’的处世之道,也是习武之人需要悟透的习武哲理。”陈绍荣分享道,挥拳踢腿间,学员们练就强健体魄,更领悟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这些年,陈绍荣率团队积极参加各类武术赛事、文化展演活动,对外展示了龙形拳这一非遗项目的魅力。“最高兴的事就是带着一帮徒弟参加各项赛事和表演,看着孩子们在赛场上自信挥拳,听着观众为龙形拳叫好,所有的坚持都值了。”陈绍荣说道。

小学员们正在练习龙形拳套路。通讯员供图

小学员们正在练习龙形拳套路。通讯员供图

目前,龙形拳传承队伍已发展至3000余人,涵盖老、中、青、少各个年龄段。陈绍荣坦言,那种传承有人、后继有人的成就感,比拿多少奖杯都让人自豪。

龙形拳成功入选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更坚定了陈绍荣传承和发扬龙形拳的信心。“自从2005年建馆以来,相关部门对我们龙形拳非常重视,鼓励着我们把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陈绍荣说道,继龙形拳2016年成功入选区级非遗项目后,此次龙形拳成功入选市级非遗项目,更坚定了他开馆教学、弘扬龙形拳的信心。

“现在大徒弟们都能独当一面了,年青一代让龙形拳在清远乃至广东越传越响。”陈绍荣满怀憧憬地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发扬光大龙形拳,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陈绍荣率团队积极参加各类武术赛事、文化展演活动。孙运冰 摄

陈绍荣率团队积极参加各类武术赛事、文化展演活动。孙运冰 摄

陈绍荣表示,除了“传帮带”,平时他和弟子们还积极利用线上平台推广龙形拳。学员陈炜伟爱好拍摄,经常记录下团队的日常,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展示精彩招式,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关注。“会坚持发布我们日常训练、教学视频还有展演方面的视频,如今关注我们龙形拳的粉丝越来越多了。”他说道,作为年青一代,将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创新龙形拳宣传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爱上龙形拳。

据介绍,为了加强龙形拳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横荷街道不仅在佛祖社区设立龙形拳非遗传习所,还积极联动多平台,鼓励当地龙形拳学员参加各项赛事,并发动本土热心人士支持拍摄龙形拳宣传片,推介龙形拳非遗文化。

撰文:孙运冰 通讯员 黄琳倍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