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举行运动医学中心学术研讨会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医疗保障研讨会。会上,广东省运动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揭牌,将致力于研究制定运动医学专业发展标准,给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质控的规划、方案和具体措施。
中山一院副院长朱庆棠。
“运动医学是多学科综合的应用医学学科。”中山一院副院长朱庆棠介绍,去年该院就成立了运动医学中心,由骨科、内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以及营养科、心理科、超声医学科、疼痛科等围绕运动伤者需求的多个科室组成。
他解释,以往人们运动受伤后,一次只能挂号骨科、康复科或者中医科等单一科室,面临治疗“碎片化”的问题。且运动损伤往往治疗周期长,多学科综合的运动医学中心能够整合医疗力量,为患者制定全周期治疗方案,有助于快速恢复到最佳状态。
“但在运动医学的多学科协同发展方面,我国还有一定提升空间。”朱庆棠说。
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中山一院运动医学中心邀请国际奥委会医学与科学委员会委员李国平、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科学委员会主席雅尼斯·皮西拉迪斯作为该中心特邀专家,就运动医学专业发展与临床案例展开交流。
6个月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如何做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医疗保障,是运动医学专业的考验。
会上,李国平提出,运动会医疗保障涵盖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需要多科室综合处理。“我们要把运动员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组建多学科会诊团队。”
国际奥委会医学与科学委员会委员李国平。
专业赛事之外,运动医学也正在进入大众视野。
李国平指出,运动医学不单是骨科做手术,已经拓展到了运动康复和运动处方。当前,国内已有不少医院开设了运动医学康复中心或运动处方门诊,为大众提供科学的测评、营养及运动指导,改善健康状况。
作为广东省运动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中山一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盛璞义表示,该中心会在做好运动员医疗保障的同时,做好广大运动爱好者的医疗保障。未来,将结合群众的身体特征、运动偏好等,制定匹配奥运会的运动医学专业标准,让大家更安全、更科学地运动。
广东省运动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中山一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盛璞义。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各个科室的专家汇聚在一起,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健康运动提供专业的医学支持。”盛璞义说。
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科学委员会主席雅尼斯·皮西拉迪斯。
雅尼斯·皮西拉迪斯在会上表示,大型运动会是促进运动医学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广州的医疗水平很高,相信在此次全运会的加持下,广东的运动医学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林圳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