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在关税谈判的观望情绪中,亚洲股市保持回暖态势呈现多数上涨。上周,越南股市领涨亚太区股市。
东南亚股市方面,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JKSE)周涨0.25%,报6832.8点;新加坡海峡指数周涨0.81%,报3876.16点;马来西亚吉隆坡综合指数周涨0.26%,报1546.5点;菲律宾马尼拉指数周涨0.72%,报6458.2点;泰国SET指数周涨1%,报1210.94点;越南胡志明指数周涨3.34%,报1267.3点。
亚太区其他地区股指同样上涨。日经225指数周涨1.83%或672.64点,报37503.33点;韩国KOSPI指数周涨0.68%,报2577.27点;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周跌0.08%,报8231.2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周亚太股市普遍向好受几方面因素影响:首先从全球流动性和跨境资本流动情况看,美联储在5月议息会议上维持观望态度,释放在适当时降息的信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流动性紧张压力;其次,近期亚太主要经济体股市和汇率持续走强,跨境资本逐渐增配亚太股市。
王有鑫进一步表示,从全球贸易局势和谈判进展看,美国与英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全球贸易紧张状态有所缓和,欧美股市反弹,全球风险偏好回升;此外,部分亚太国家为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潜力,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产业和货币调控政策,外溢效应增强,提振了区域市场。
东南亚多国出口增长迅速
近期,东南亚多个国家在出口方面的表现优异。
越南海关数据显示,越南4月出口年增长率为19.8%,预期11.9%,前值14.5%。王有鑫表示,越南出口同比大幅增长,存在关税落地前超前出口和抢出口的因素,不过其出口增长是否可持续存疑,需视与美国关税谈判进展而定。
除了越南,东南亚区域内其他国家如泰国,其出口也同样快速增长。今年2月,泰国出口超出预期,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4%,连续第八个月增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南亚出口的良好表现反映了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吸引了大量制造业企业的转移。同时,区域内国家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签署了多个自由贸易协定,拓展了出口市场。
受访专家们普遍看好东南亚的出口表现,认为这也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表现。
“东南亚是全球主要出口加工地和组装市场,近年来凭借着开放的贸易投资政策,地理区位、劳动力和区域贸易协议等优势,大力吸引外资流入,服装纺织、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等产业链得到快速发展,区域产业链合作基础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王有鑫说。
王有鑫以越南的出口举例,越南出口叠加中国-东盟贸易额持续增长,反映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红利持续释放,也体现东南亚整体具有较强的出口韧性。此外,东南亚内需潜力也逐渐释放,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消费分级催生品牌红利,物流基建不断升级,也带动了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亚太多国相继降息
过去一周,亚太区股市和汇市均呈现上扬态势。
股市方面,包括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韩等股市均是连续四周上涨。对于亚太股的强势上涨,江瀚表示,首先是因为亚太的地缘优势较为明显;其次,亚太各国政府也在采用更加积极的政策刺激市场;第三,全球资金的流向也对亚太股市产生影响。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估值吸引了全球资金的流入,增加了股市的资金供给,推动股价上升。
另外,在汇市方面,亚太区货币汇率也从4月中下旬开始提升,但上涨幅度自上周美联储议息会议后有所收窄。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从5月1日至9日,亚洲货币兑美元都录得不同程度的涨幅,泰铢兑美元涨1.8%,林吉特兑美元涨0.23%,新加坡元兑美元涨1.5%,韩元兑美元2.8%。
虽然目前亚洲货币仍保持强势,但不少分析认为这样的表现或不会持续很久。
“美联储如期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并暗示短期内不太可能降息。考虑到美债收益率维持高位,美元仍具有利差优势,吸引避险和套利资金回流。”江瀚表示,除了美联储议息会议,市场情绪和经济数据也会对亚洲货币汇率产生影响。如果市场对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预期下降,也会导致投资者对亚洲货币的信心下降,使货币汇率回落。
出于经济增长的考虑,今年以来印尼和泰国央行均采取降息措施。5月7日,韩国央行公布上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委员认为,韩国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增长速度快于预期,这将成为进一步降息的理由。多数经济学家预计,韩国央行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末之前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25%,原因是美国关税政策的转变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并有可能大幅削减韩国的出口。
“泰国、印尼等国央行降息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经济增长压力,刺激投资和消费,提升经济活力,”王有鑫表示,另一方面,降息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和美元指数回落,也为亚太国家降息打开了空间,降息对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的负面效应减弱,可以更好地发挥服务国内经济发展的目的。
另一边,日本央行正在考虑下一步加息的时机。日本央行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称,如果经济展望实现将会加息。
目前来看,日本央行对加息决策仍然表现谨慎。5月9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3月名义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1%,增速低于2月修正后的2.7%,也低于2.5%的预估中值。实际工资进一步下降,降幅2.1%,凸显家庭购买力持续下滑。财务省同日公布,4月前20天出口同比增速放缓至2.3%,表明美国的关税行动已产生初步影响,但还未造成重大冲击。
江瀚表示,目前日本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国内消费不振等,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十分明朗。其次,日本实际工资下滑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实际工资下滑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可能会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不利于经济稳定。
此外,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也让日本央行在政策决策时表现谨慎。“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日本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将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央行可能会选择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江瀚说。
(编辑:和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