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启示

南方理论
+订阅

文 | 钟祖昌 刘静

●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长期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传统市场增长乏力等挑战,通过不断拓展新兴市场、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以及巩固传统市场,形成了立体化和更具韧性的全球贸易网络,有效优化了全省外贸的市场结构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广东积极探索外贸创新发展路径,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形成了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跨境电商为核心、保税新业态和数字贸易为支撑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有效激活外贸增长新动能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实现平稳增长,发展的质量稳步提升。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以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规模历史性突破9万亿元大关,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全球多边贸易秩序和经贸体系面临巨大冲击的背景下,系统总结广东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实施路径,对于我国有效应对美国关税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

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广东以制度型开放为牵引,构建了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供给和实践样本。通过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投资、贸易、跨境资金流动等领域规则重构,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非禁即入”市场准入,构建“负面清单+”管理体系,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以来,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772项,其中43项获全国集中推广,占比超全国1/4,成为国际规则本土化落地和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是广东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路径。国务院《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落地后,广东率先开展跨境数据流动、保税研发、离岸贸易等国际高标准规则试点,率先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开展压力测试,打造自贸试验区“压力测试场”。通过允许内外资金融机构同类服务、优化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等举措,广东构建起与CPTPP等高标准协定相衔接的制度框架,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

以产业升级为引擎

推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广东不断夯实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技术基础。持续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并实施‌科创企业“名单制”服务‌,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建立“一对一”跟踪机制,确保研发政策精准落地,引导外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积极推动外贸基地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集群。近年来,相继出台《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升级—数字赋能—品牌突围—协同创新”的全链条机制,推动外贸基地和出口产业集群从代工制造向自主创新、从单一贸易向全产业链生态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广东制造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推动了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跃迁。强化外贸品牌建设,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品牌培育梯队。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并购国外品牌,推动外贸企业实现了从“贴牌生产”向“品牌引领”的转变。

以市场多元布局为支撑

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贸易网络

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长期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传统市场增长乏力等挑战,通过不断拓展新兴市场、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以及巩固传统市场,形成了立体化和更具韧性的全球贸易网络,有效优化了全省外贸的市场结构。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产业链布局为支撑,推动贸易产业合作向纵深发展。推动企业在越南、泰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广东总部+海外基地+全球销售”的产业链分工,形成“制度技术输出—产能合作—规则共建”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粤贸全球”计划,在全球设立驻境外经贸代表处,布局和完善全球营销网络。同时,以RCEP实施为契机,通过建立原产地规则智能审核系统、推广“经核准出口商”制度等措施,持续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RCEP成员国成为广东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以巩固欧美高端市场提升外贸韧性并带动产业升级。通过瞄准欧美日韩等高技术需求,实施“优品出海”工程,加强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标准认证与对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推动外贸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以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为突破

激活增长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广东积极探索外贸创新发展路径,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形成了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跨境电商为核心、保税新业态和数字贸易为支撑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有效激活外贸增长新动能。近年来,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广东省内海关支持广东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二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为新业态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跨境电商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创新监管模式,实施“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大力推广“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合规出海。同时,通过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平台+产业带”、海外仓、“跨境电商+产业带”重点企业等建设布局和培育,推动跨境电商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跨境电商+产业带”协同发展生态。在数字贸易领域,广东加快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培育贸易数字化标杆企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贸易中的应用,提升贸易效率与精准度。

以开放合作为导向

深化全球资源配置

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分工话语权,正从“全球资源配置地”向“全球资源配置中心”转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推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推动高端要素资源跨境流动,实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双突破‌。例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分线管理”,促进澳门居民便利生活、产业多元发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拓展香港服务业发展空间,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南沙聚焦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同时,通过抢抓‌RCEP机遇‌,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RCEP成员国形成跨境产业链协作。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贸易协同、金融开放与资本融通、区域协同与机制对接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注重吸引和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通过实施“外资十条”及鼓励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等政策,吸引七成多世界500强企业在粤投资布局。此外,支持本土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跨境并购等方式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鼓励在海外布局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中心,提升全球供应链掌控力。

以风险防范为底线

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安全屏障

广东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始终坚持以风险防范为底线,通过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优化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强化供应链合规管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以及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分散化等举措,形成“金融赋能+监管创新+市场多元+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五位一体的开放安全体系,构筑起安全高效的开放屏障。近年来,出台《关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工作通知》,将出口信用保险赔款视同收汇办理退税,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不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范围,有效助力外贸稳中提质。构建贸易摩擦应对和风险对冲机制,建立“重点产业—国别市场”双维度监测预警系统,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动态调整电子、纺织等敏感产业出口策略,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转口+海外仓”模式规避关税壁垒。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供给,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建设,推行“一站式”跨境纠纷解决机制,打造纠纷争议解决高地,指导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争端。强化合规建设,建立外贸企业合规体系,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优化跨境资金风险管理,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简化业务流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GD23CYJ1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年度特别委托项目(GD22TWCXGC12、GD24TWCXGC12)的研究成果

编辑 傅倩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