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下,茂名罗非鱼的产业破局与韧性生长 | 茂名罗非鱼深调研 ①

南方农村报

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场备受关注的对话,牵动着中国罗非鱼产业从业者的神经。作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中国年产量超过170万吨,其中茂名地区贡献了全国1/7的产量。当美国对华水产品最高关税突破150%时,这场产业保卫战正考验着“中国罗非鱼之都”的韧性。

5月9日,茂名化州杨梅镇鱼塘罗非鱼捕捞出塘。

5月9日,茂名化州杨梅镇鱼塘罗非鱼捕捞出塘。

此前的加征关税,对于罗非鱼加工来说,产业遭受重击。高关税下,罗非鱼产业何去何从?内销市场已经注定是产业链重点发力方向。正如环球水产国内销售总监黄晓霞所说:“即使关税降下来,我们也会刻意减少输美产品所占的比重,形成内销+外销‘两条腿’走路。”

关税“重锤”下的产业震荡

4月底,广东茂名石鼓镇养殖户朱武强的罗非鱼正在出塘,这批鱼规格是1.5-2.5斤,出塘价是4.65元/斤,朱武强介绍,这批鱼走内销,以活鱼销售为主,相比于4元左右的养殖成本,还保持着微弱的利润。而用于加工的罗非鱼个头稍小,出塘价也相对便宜,一斤以上规格5月7日报价4.1元/斤,几乎贴着成本线销售。

高州石鼓镇罗非鱼出塘。

高州石鼓镇罗非鱼出塘。

此次行情下降,主要原因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中国罗非鱼加征关税,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就已开始。2019年5月,对我国罗非鱼加征25%的关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冷冻罗非鱼片从2020至2024年,跌幅达到20%。彼时加征关税,对于茂名罗非鱼从业者来说,有一定的利润下降,但总体而言还是赚钱的。

2025年2月,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开启新一轮关税政策,将中国输美水产品税率从25%提升至45%(叠加10%附加税),罗非鱼等品类首当其冲;4月9日,美国对华综合关税进一步升级,罗非鱼税率因301条款豁免到期和惩罚性关税叠加,最高税率达到150%。

关税的叠加效应在产业链末端迅速显现。根据恒兴集团的消息,3月底,其罗非鱼出口美国同比下降35%,4月下旬,所有美国订单均已暂缓。广东富沃食品有限公司的罗非鱼产品主要出口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地,虽然没有直接出口美国,但国际采购商持观望态度。“我们去年一个月出口30多柜,而现在客户试探性下订单,一次性只下三五柜。”总经理黎富劲对南方农村报记者介绍。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潜在国际竞争的变化,如果关税一直居高不下,巴西、越南等国的罗非鱼和巴沙鱼凭借低关税优势抢占市场。根据茂名市罗非鱼产业协会会长陈绮介绍,出口美国的罗非鱼加工程度深,以去皮去骨的鱼片为主,相较于出口非洲去鳞去内脏的条冻产品,每吨差价高达1万元,虽然加工方式不同,成本也不同,但经过综合测算,以往出口美国的产品利润更高。”

双循环战略下的破局之路

产业越是动荡,越需要稳住心态。罗非鱼第一次面临关税波澜之时,持续走低的价格容易让养殖户急于抛售,市场供应量进一步加大,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有了第一次加征关税的经验,这一次我们呼吁养殖户稳住心态,不要急于出塘,这样就避免了恐慌情绪造成的行情下降。”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和协会一直在呼吁养殖户稳住。

罗非鱼能否跳出国际关税的漩涡?

根据茂名罗非鱼产业协会介绍,从2015年到2024年十年间,茂名罗非鱼国内销售比例提升了25%。而在这一次产业波澜下,茂名罗非鱼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国内销路。“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找国内销路,从去年底到现在,我们内销的比例从10%提升到20%。”黎富劲说。

关税战发生后,南方农村报旗下个人IP“董小姐说农业”积极呼吁罗非鱼“出口转内销”,推广破局思路。5月9日,在南方农村报真乡平台的积极推动下,广州美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到化州杨梅镇考察,并采购5000万元罗非鱼助力国内市场开拓。“罗非鱼在国内年轻群体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我们开发了去腥工艺,制作鱼罐头、烤鱼等产品,可以作为清江鱼(斑点叉尾鮰鱼)的平替,对于其销售,还是很有信心的。”钱明说。

“董小姐说农业”呼吁产业出口转内销。

“董小姐说农业”呼吁产业出口转内销。

广州美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茂名化州杨梅镇考察鱼塘。

广州美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茂名化州杨梅镇考察鱼塘。

为了支持出口转内销,4月11日,京东宣布将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罗非鱼就是此次京东重点推广的产品之一。4月15日,广东环球水产与京东生鲜采销团队见面,达成千万级战略合作,目前产品正在审核上架当中。

京东与环球水产达成出口转内销罗非鱼战略合作。(图片来源:环球水产)

京东与环球水产达成出口转内销罗非鱼战略合作。(图片来源:环球水产)

面对罗非鱼关税导致出口订单下降,茂名罗非鱼从业者对于产业未来还是偏乐观心态。“三代人养鱼积累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护城河。”陈光满的自信源于茂名30年的产业积淀。相比越南罗非鱼养殖,茂名养殖户通过水质管理、疫病防控将存活率提升至95%。这种技术代差让产业即便在关税风暴中,仍保持全球竞争力。2025年,茂南罗非鱼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直指“千亿产业、世界品牌”。

从“廉价鱼”到“国民蛋白”的价值重塑

罗非鱼的销售突围战,本质是一场价值认知的革命。目前罗非鱼内销最大的阻碍,是国内消费者对于罗非鱼的认知。罗非鱼原产于非洲,被称作“非洲鲫鱼”,由于生命力强,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存活,在以往,水质较差的环境中也能看到其身影,因此也有了“垃圾鱼”的认知。

与刻板印象大相径庭的是,罗非鱼蛋白质含量达20%-26%,脂肪含量仅为3%,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其为“21世纪之鱼”。与越南巴沙鱼相比,罗非鱼的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更高,营养价值更接近三文鱼,但价格仅为后者的1/4。

罗非鱼片。(图片来源:富沃食品)

罗非鱼片。(图片来源:富沃食品)

目前茂名罗非鱼养殖是生长于“青山绿水”间。4月中旬,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到高州石鼓镇满记农业抽检,此次检测的地址是出口溯源追踪选定。满记农业负责人陈光满介绍,CFIA是全球除以色列以外,食品安全检测排名第二的机构,检测通过后,则意味着出口加拿大、美国以及欧洲市场全部符合要求。对于检测结果,陈光满则信心满满。

茂名罗非鱼养殖环境。

茂名罗非鱼养殖环境。

出口检测超过99%合格率,远超其他出口水产品。2024年,茂南区食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茂名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共建罗非鱼公共检测服务中心,实现24小时快速检测,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罗非鱼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国内认证,以及英国全球食品安全标准、美国ACC等国际认证,高品质成为茂南罗非鱼的鲜明标签。这种“从塘头到餐桌”的全流程品控,正在扭转消费者对罗非鱼“低端”的刻板印象。这条曾经的“廉价鱼”正在书写“国民蛋白”的新篇章。正如行业人士所言:“14亿人的市场,才是罗非鱼真正的底气。”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陶磊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陶磊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