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揭秘一下这些“萌友”在深圳的Chill生活

深圳发布

在深圳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

有一群“五星级住客”年年都来打卡

它们就是

黑脸琵鹭、赤颈鸭、红嘴鸥等

“国际候鸟天团”

快来一起看看

这些“萌友”在深圳的Chill生活~

要说它们抵达深圳后

最钟情的栖息地

那便不得不说

这片静谧的

——红树林了!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及越冬水鸟,红树林保护区内记录鸟类共有272种,其中60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2023年,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监测到鸟类数量43108只。其中,普通鸬鹚、赤颈鸭、红嘴鸥、反嘴鹬、大白鹭、黑尾塍鹬等为优势物种,与这片湿地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特别是鹭类,成为最稳定的水鸟种类之一。

事不宜迟

快来一起见见

那些会在深圳歇脚、停留的

“国际候鸟天团”们吧!

黑脸琵鹭

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亚科

它们长着一张

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

和中国乐器琵琶很像

因此得名

2021年2月5日,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黑脸琵鹭从二级保护动物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相当于“鸟中大熊猫”。进入冬季,黑脸琵鹭成群来到每年固定的越冬地之一的深圳。

赤颈鸭

见到它

代表“红”运当头!

雄鸭染一头红发

头顶有一块乳黄色纵带

背和两胁灰白色

翼镜翠绿色

因自带“铲子”

吃饭常常是第一名!

雄鸟胸前成片白色

腹和两胁栗色

脚橙红色

雌鸟通体棕褐色

有鳞状斑

外貌特征不及雄鸟明显

红嘴鸥

俗称“水鸽子”

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

嘴和脚皆呈红色

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

尾羽黑色,脚和趾赤红色

冬时转为橙黄色

东方白鹳

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

体态优美,长而粗壮的嘴

十分坚硬,呈黑色

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

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

都是朱红色

眼睛内的虹膜为粉红色

外圈为黑色,腿、脚甚长

为鲜红色

东方白鹳因繁殖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目前已处于全球濒危状态。中国于1989年将其列入了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斑嘴鸭

斑嘴鸭属大型鸭类

体长50-64厘米

体重1千克左右

雌雄羽色相似

上嘴黑色,先端黄色,脚橙黄色,脸至上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体色呈明显反差。翼镜绿色,具金属光泽。因嘴端有黄斑而得名。

斑嘴鸭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最近

还有一只特殊的“小可爱”

也如约回到了深圳湾

据悉,它每年春夏

都会准时在深圳湾越冬

今年已经是第五年

之所以被注意到

是因为它左脚掌缺失

因此也被大家称为“鸟坚强”

“鸟坚强”是一只青藏沙鸻

(蒙古沙鸻的西部种群)

体长约20厘米

属小型涉禽

主要繁殖于青海西藏

以及帕米尔高原等地

广泛越冬于东亚、东南亚、南亚

西亚及非洲东部

早在2021年8月22日

深圳观鸟协会理事罗时荣

在深圳人才公园首次发现了它

据罗时荣回忆

它混在一大群鸟中格外显眼

左脚的伤处已经结成了一个球状疤痕

“当时很担心它能否在野外生存

以为这可能是唯一一次相见”

令人惊喜的是

这只残疾的小鸟

展现了惊人的生命力

它不仅顽强存活下来

还每年准时完成迁徙

罗时荣解释道

“蒙古沙鸻通常需要

在滩涂上快速奔走觅食

但它克服了这些困难”

深圳湾是东半球国际候鸟

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中转站”

大片滩涂湿地

给生灵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

罗时荣感叹这只特别的候鸟

每年8月抵达深圳湾

次年4月至5月初随鸟群北迁

推测其繁殖地在青藏高原一带

“鸟坚强”不仅完成了艰难的迁徙

还连续五年回到深圳

说明深圳湾湿地生态环境

保持得相当稳定

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随着“鸟坚强”

每年成为深圳湾的“常客”

越来越多的观鸟爱好者

也纷纷加入了“站哥站姐”团

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

这只令人惊叹的小鸟

他们纷纷表示

每年见到“鸟坚强”

就像遇见老朋友一样亲切

网友们也纷纷点赞

“生命的顽强令人感动”

“希望深圳湾永远成为它们的家园”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