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贷7.13 亿!高州蹚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水区

南方+

近日,高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传来重磅利好消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高州市支行正式批复 7.13 亿元贷款,为这个全省首个“F+EPC+O” 模式试点项目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这是一场‘及时雨’,是对高州全域土整创新实践的肯定,也标志着高州作为全省试点,将加力加压率先蹚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水区,为全省提供示范样本。”高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全省首创一体化模式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高州曾面临 “耕地碎片化、用地效率低、资金筹措难” 的问题。此次获批的项目以 “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核,聚焦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乡村生态修复三大板块,创新采用“投融资+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的“F+EPC+O”模式,构建起“政府统筹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群众广泛参与” 的全新机制。

“这不是简单的土地整理,而是一场系统性的空间治理革命。” 高州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通过腾挪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零星碎片农用地、推进农用地规模化流转、提升农房风貌,项目将实现“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蝶变。

以镇江镇“万亩方”项目为例,通过“林耕置换”腾挪零散林地1100亩,新增耕地1500多亩,昔日巴掌田变身机械化耕作的“超级田”,预计带动周边 5000 余农户实现土地增效、收入增加。

聚焦产业、发展与民生

坚持用活用好这笔金融活水,这些资金将精准滴灌到高州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

在产业端,项目通过盘活低效建设用地,为金山工业园、城东农产品加工园等产业平台拓展空间,预计腾挪出的3000 亩建设用地将引入一批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企业,形成 “全域整治—产业集聚—税收增长”的良性循环。

在民生端,整村搬迁、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同步推进,镇江镇下车村等 10 余个自然村将告别 “零散破旧”,迎来配套齐全的新社区,2000 余户村民的居住条件将实现跨越式提升。

生态效益更是肉眼可见:曹江河、鉴江河沿线30公里河道清表整治,96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即将启动,未来将形成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惠及沿线 10 万群众。

“项目不仅要让土地‘生金’,更要让山水‘生绿’,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双向奔赴。” 高州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

从 “全域土整” 到 “生活提质”

对于高州百姓而言,全域土整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家里 5 亩地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5000元,还能在产业园打工月入3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土地流转现场,水郁村村民陈大叔算起了幸福账。

据统计,镇江“万亩方”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近 5000 亩,带动超 2000 名村民实现 “家门口就业”。

更深远的变革在于乡村发展模式的重塑。通过“政策集成” 试点,高州将点状供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打包应用,让农村宅基地、工矿用地等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

如新垌镇安山村等村通过拆旧复垦,村集体每年增收超百万元,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实现土地增值反哺乡村。

眼下,高州正以这笔 7.13 亿元贷款为起点,以点带面展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新篇章:北部山区谋划“林耕置换”,打造生态屏障;中部平原推进“万亩方”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南部园区拓展产业空间承接湾区辐射……这场始于土地,辐射全域的改革,正成为激活县域经济、赋能 “百千万工程” 的关键落子,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 “高州样本”。

撰文:邱茜 通讯员 张殷硕 黄浩诗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