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环:从创口到心间,十余载温暖守护|贞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南方+

在四会贞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楼道和诊室间,总能看到陈小环步履匆匆却不失温柔的身影。作为一名扎根基层护理岗位十余载的社区护士,她的工作或许没有大医院手术室的惊心动魄,却有着基层护理最真实的模样——是记满居民用药时间的手写便签,是上门服务时被雨水打湿的医药箱,是深夜急诊室里那盏为群众常亮的灯……这些场景,织就了基层医疗最温暖的守护网。  

1

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陈小环的日常早已与社区肌理深深融合。她熟悉独岗社区的程叔每天清晨必服的降压药剂量,更记得邓村社区李阿姨每次打完胰岛素后总爱揉针孔的习惯……十多年来,她亲身参与了太多基层护理特有的场景:为卧床老人更换尿管时,要顺带帮忙倒掉床边的夜壶;给糖尿病患者抽血后,得顺手帮忙把堆在阳台的快递搬回屋里;甚至在流感高发期,还要骑着电动车从城区穿梭到邓村片区,给行动不便的患者送药……这些看似护理之外的“工作”,恰恰构成了基层护理最温暖的注脚。  

最让她难忘的是一个冬日的中午,63岁的烧伤患者李叔被推进换药室时,背部20%面积的创面还在渗出体液。陈小环记得他因疼痛紧绷的脊背,反复说“轻点啊姑娘”。戴上手套前,她特意用温水暖了暖手,“大叔咱慢慢来,疼的时候就抓我手腕”。镊子夹取纱布的动作轻得像春风拂叶,每揭开一层都停下来等老人调匀呼吸,碘伏棉球划过创面时,她会同步用另一只手轻轻安抚老人颤抖的肩膀。这是一场持续了40分钟的“战斗。为了减轻李大叔的痛苦,陈小环把创面分成四个区域,每处理完一处就给患者递上毛巾擦冷汗。三个月后,李叔逐渐康复,他从家里煮了一壶热汤送到护士站,向陈小环致谢。“陈护士,谢谢你。这可是我的小小心意!”陈小环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如同春日暖阳般驱散了所有疲惫,也让她更加笃定地在护理之路上坚定前行。此后,她主动参与专业技能培训,不断精进护理技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护理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坚守。  

陈小环不仅技术精湛,更以一颗温柔细腻的心,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和赞誉。多年来,她始终如一,将每一位患者视作家人,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他们的心尖。无论是日常护理中的细致入微,还是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冷静果敢,陈小环总能以她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给予患者最坚实的依靠。陈小环深知,护理之路虽长且艰,但她会永远怀揣着对职业的热爱与执着,坚定地走下去。

整合:唐锦洪 刘亮

编辑 刘宇恒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