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凤城 治理创新|“三举措”筑牢交通安全平安路

南方+

编者按:最温暖的民心工程,永远是那座架在群众心坎上的“连心桥”。本期介绍“善治凤城·治理创新”专栏第七期:“三举措”筑牢交通安全平安路。看清城区凤城街道如何以“小切口”撬动“大安全”,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以前要从城西大道路面穿行才能到达对面,看着路面上来来往往的大货车,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现在过街隧道畅通了,且路面平整、灯光明亮,还有智能监控,即使是老少独立过街都特别安心!”家住附近的王阿姨由衷点赞。

近日,凤城街道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统筹多方资源,对田龙过街隧道、城西大道及沙田石拱桥实施全方位改造提升,通过“环境整治、设施完善、智慧赋能”三举措,将原本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的乡村路段打造为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民生工程新标杆。

过街隧道焕新

群众安全出行

田龙社区村口、路口众多,尤其是107国道贯穿其中,道路状况十分复杂。改造前的田龙过街隧道周边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照明设备缺失,遇雨季则极易积水阻路,让周边居民“望路兴叹”。

改造后的田龙过街隧道。 黄玉熹 摄

改造后的田龙过街隧道。 黄玉熹 摄

为充分开发利用田龙过街隧道的安全通行功能,凤城街道投入专项资金100万元对田龙过街隧道实施系统性改造,通过环境焕新、排水升级、安防提升“三举措”全面提升隧道安全通行功能:清理涵洞内外积存杂物20余吨,并完成地面硬化与彩色墙漆粉刷;新建90米排水管网并配套3处集水井,根治长期困扰通行的积水隐患;施划反光标线200米,设置指示标牌、警示桩,彻底破解隧道脏乱差与通行安全隐患并存的治理难题。

此外还创新引入太阳能光伏技术和高清智能监控系统,在通道内部及出入口安装高亮度LED照明灯及高清智能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无死角照明,筑牢交通安全防线。群众出行更安全、更安心。

城西大道亮化

科技护航夜间行车安全

“一个个反光标连成的光带,将道路轮廓显现得清清楚楚,晚上骑电动自行车出门也不怕了!”每天通勤经过城西大道的王女士欣喜地表示。

城西大道作为清城、清新重要的交通道路,过往车流量较大,夜间照明条件欠佳,周边居民表示夜间出行视线受阻,安全隐患突出。

城西大道非机动车道安装高亮度反光轮廓标。 黄玉熹 摄

城西大道非机动车道安装高亮度反光轮廓标。 黄玉熹 摄

为解决城西大道夜间行车安全隐患问题,凤城街道采取“双线并行+立体防护”策略,在凤城段全线2.2公里长的机动车道两侧、非机动车道左侧各安装1条反光轮廓标带,布设3200个高亮度反光轮廓标,并更换高亮度、强穿透性LED路灯,提升夜间整体照明效果,减少因光线不足导致的视野盲区,降低事故风险。

城西大道机动车道安装高亮度反光轮廓标及LED路灯。  南方+ 黄玉熹 拍摄

此外,凤城街道还定期排查清理沿线遮挡交通标志、影响行车视线的树枝,确保行车视线通透,标志标识清晰可见。

自城西大道亮化改造完成以来,周边居民普遍反映夜间出行安全感明显增强。

石拱桥新升级

民生福祉有保障

“桥面更醒目,孩子上下学更放心了!”说起新升级的沙田石拱桥,附近的居民们交口称赞。沙田石拱桥作为连接凤城与东城的重要通道,同时承载着周边群众日常通勤,此前因桥梁两端留空导致存在较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改造后的沙田石拱桥。

改造后的沙田石拱桥。

为消除桥梁安全隐患,凤城街道首先对桥梁结构安全性、荷载能力及防护设施开展全方位“体检”,制定“一桥一策”提升方案;接着在桥面与护栏间增设20厘米高的混凝土路沿,同时涂刷高亮度黄色警示漆,并对桥梁两侧护栏进行全面加固;最后在桥梁入口处增设高清智能监控系统,集成人脸识别、车牌抓拍、行为分析等功能,通过“技防+人防”结合,筑牢安全防线。

改造后的沙田石拱桥桥面更醒目,桥身更牢固,通行更安全,成为串联城乡发展的“动脉”。“桥面更醒目、两侧护栏更牢固了,”来往村民们纷纷点赞,“以前每次过桥都小心翼翼,现在改造后日常通行完全没问题!”

下一步,凤城街道将以“隐患治理—效能提升”为脉络,将持续排查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倾听群众需求,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系数,实现“隐患变坦途,出行无忧虑”。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吴怡媚 梁哲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