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十二中课程拆解①|三层驱动,多维赋能,打造未来型人才培养高地

教育莞家
+订阅

三维课程体系:分层进阶,多维出彩

东莞十二中与东莞六中“血脉相连”,深度联动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石。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东莞十二中以“善远教育”为品牌定位,匠心打造“善学课程、智联课程、远航课程”三级进阶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起螺旋式上升的育人阶梯。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体系以国家课程为根基,将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作为知识的“承重墙”,同时开设培优辅差的个性化课程,精准匹配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夯实学习力培养的基础。此外,通过社团活动、校园活动、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研发跨学科、跨校、跨界等“未来课程”,以及名家进校园讲座、社会实践等具体落实路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协作力、发展力,通过三级课程的协同发力,东莞十二中致力于实现“让每个人出彩”的育人愿景,助力每一位学子奔赴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


集团基因传承:课程同源,师资共建

作为东莞六中教育集团首个成员校,十二中自创办之初便深度融入集团发展脉络,在东莞六中的全面托管下,两校在课程体系上形成了“同源共生、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这种“同源性”不仅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共享,更贯穿于教学理念的传承、教研模式的共建以及技术应用的共通,为东莞十二中快速构建优质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课程资源共建方面,两校建立起“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教研机制。以备课组为纽带,东莞六中与十二中打破校际壁垒,形成覆盖全学科的联合教研网络。每周固定开展的联合备课活动中,两校教师围绕课程标准展开深入研讨,共同制定教学目标与进度安排,确保国家课程的统一实施与校本课程的有序开发。此外,通过共建分层教学题库,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阶梯式学习任务。通过课程标准、教材资源及备课资料的全面共享,东莞十二中得以直接借鉴六中多年沉淀的教学经验,实现教学理念与集团的高度同频。

师资力量的深度融合是托管办学的另一大特色。东莞六中向十二中派驻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核心管理团队。他们不仅将成熟的教学管理模式引入新校,更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坊”等形式,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六中教学骨干教师常驻十二中,参与日常教学指导,与十二中教师共同打磨课堂教学细节。

在技术赋能教育领域,东莞六中为十二中提供了成熟的智慧教学解决方案。依托六中在分层教学、智慧课堂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十二中搭建起“智能题库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学情动态追踪”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智能题库系统将整合两校教师共同研发的分层练习题,能够根据学生作业、测试数据,自动生成个性化知识漏洞分析报告,助力教师精准施策;虚拟仿真实验室则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化学高危实验、生物微观实验等复杂操作,有效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情动态追踪系统通过采集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多维度数据,构建学生成长画像,为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提供数据支撑。

拔尖培养:顶尖师资+前瞻布局

学校面向全国引进18名高层次教师,涵盖学科竞赛金牌教练及重点高校升学指导专家,构建起拔尖人才培养“双引擎”。在升学指导领域,这些老师凭借对高校招生政策的精准把握和个性化培养方案,助力众多学子叩响名校之门。他们曾培养了大量学生被哈工大、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录取。同时他们还指导了大量学生在语文、英语、生物、化学等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这些高层次教师以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无私的育人精神,为学生冲刺顶尖学府、攀登学科高峰搭建坚实阶梯,成为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

通过课程资源共享、师资协同培养、技术经验移植等多维度的实质性支持,东莞六中不仅帮助十二中快速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更推动新校在传承中创新,逐步形成“善远教育”特色品牌。这种深度托管模式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更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撰文:黎晗 王慧

学校供图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