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一!连州获清远通报表扬

南方+

阳光洒在山水之间,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经过精心改造的马头陂,水流潺潺,清澈见底,河岸边的植被郁郁葱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孩子们在浅水区欢快地嬉戏,水花四溅,笑声回荡;游客们穿梭于火龙果和草莓种植基地,采摘新鲜果实,体验田园乐趣。这样的美好场景正是连州水利现代化成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连州市围绕现代化治水要求,始终把“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创一流”作为工作原则,全面探索治水兴水模式,全力推进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继2018-2023年在清远市河湖长制考核中实现“六连冠”后,连州市2024年河湖管理工作成效突出,排名清远市第一,获通报表扬。

连州市河道。通讯员供图

连续多年,河湖管理工作成效排名清远第一,连州凭什么?

构建超50亿现代水网蓝图

打造融湾入圈新格局

连州市以长远眼光系统谋划现代水网规划,涵盖防洪排涝、城乡供水、农田灌溉、河湖生态保护以及数字孪生等多个关键领域,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这一宏大规划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紧密围绕地区发展需求和民生福祉展开。

其中,重点推进中型水库保安河干流水库项目入库落地,着力提升北江上游蓄洪纳洪能力,完善区域防洪体系,发挥“上拦”作用,减轻北江下游包括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防洪压力,且已成功纳入省、清远市最新水网规划,与大湾区城市建立起紧密的防洪协同关系。

在城乡供水方面,连州市着力提升市区和民族工业园区的供水网络承载能力,实施了总投资5.37亿元的连州市镇乡水厂及民族工业园供水管网提质提标工程。争取到超长期国债资金,推动连州市区、工业园二次供水升级,加快现代化供水网络建设,补齐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供水安全短保,推进工业供水规模化发展,为大湾区产业转移打造了首选“桥头堡”。

连州河湖两岸绿树成荫,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图为上兰靛水库。黄滢 摄

在河湖管理工作中,连州市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连州市河湖生态修复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连州市区段连江、三江河提质升级,堤防达标、堤顶路改造、湿地修复等一系列措施,不仅提升了河湖的防洪能力,更改善了河湖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河湖,为全面对接、深入融入“高铁后时代”大湾区产业转移、旅游兴旺提供水利支撑。如今的连州,河湖两岸绿树成荫,白鹭翩飞,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坚持长治监管共振

累计巡河24776次

念好“治水经”,方能绘好“生态图”。为实现精准、高效的河湖监管,连州市打造了“天上看、网上查、岸边巡”的立体式监测网络。借助“无人机飞检+77个云视频探头监查+县镇村三级河长巡查”的组合方式,确保对河湖情况的全面掌握。同时,健全河长会议、信息共享、工作督察等制度,构建“河长+林长+法院+检察院+公安”的“五长”联防联控体系,极大提升了“河长+”机制工作效能。2024年,全市302名河长累计巡河24776次,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263个,清理漂浮物达1536吨,排查治理河湖“四乱”问题26宗,销号率达到100%。

在岸线保护与利用方面,连州市实施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明确河湖空间管控的临水线、管理线、外缘线以及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三线四区”,建立管理范围明确、功能区划清晰的河湖管理与保护体系。2024年新增划分岸线保护区20个、保留区114个、控制利用区100个,划定临水控制线612.05km,外缘边界线610.45km,完成15宗涉河项目审批。

在污染源头管控工作中,连州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治理,更新河长公示牌,在重点河段设置水质监测点,精准定位水质污染问题及源头。推动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网络,落实巡查管护,巩固断面达标成果。2024年,更新河长公示牌210块,全市16个镇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和8个北江流域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相应水质Ⅱ类标准,达标率100%。如今,连州的河湖水质清澈见底,鱼虾成群,可谓“一江清水向东流”。

聚焦“两山”理论转化

塑造“美美与共”碧道26.28公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不仅要挂在嘴边,更要落实在行动上。连州市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围绕建设利民便民新常态,在推动水经济发展、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等方面多点发力,取得显著成效。

夜晚市民在连州市三江河碧道公园玩耍。通讯员供图

在探索滨水夜经济方面,连州市精心打造具有生态碧道、休闲漫道等综合设施的滨水带,注重整体规划建设。目前已塑造“美美与共”碧道26.28公里,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完备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大量人流。在此基础上,成功打造“汽车夜市”“灯光夜市”。其中,连州市三江河碧道公园夜市规划了135个小吃摊位,日均人流量超过3000人次,以夜市为主题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连州市东陂河(东陂镇段)碧带项目。通讯员供图

推进碧道新升级也是连州市的重要举措。基于万里碧道建设,连州市致力于打造集安澜健康水带、绿美景观林带、绿色交通带、文化休闲带、滨水经济带于一体的多功能水陆生态廊道,以此拓展生态生活空间,促进绿色水经济发展,提升民众幸福感。投资5001.28万元的连州市东陂河(东陂镇段)碧带项目已顺利完成,建成5.2公里碧带,该项目还入选省级碧带名单。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连州市注重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打造了一系列生态景观。例如,投入6798.28万元开展马头陂水经济项目,通过水陂改造、清淤疏浚、岸线整治,建成了生态滨水文旅综合体。这里不仅成为戏水纳凉的网红打卡点,还串联起周边的火龙果、草莓种植基地及农家乐,形成了“休闲+美食+旅游+产业带动”的发展模式。该项目带动周边村民户均年增收超5万元,村集体增收超10万元,并且作为清远市首个已完成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使用的市级水经济试点项目,为全市水经济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

撰文:黄滢 通讯员 胡耀鑫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