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胳膊完全撕裂断开,历经9小时高难度手术成功抢救断肢再植……4个月前,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下称“南医五院”)接诊了一位双上臂近端撕脱性完全离断的患者,该院创伤骨科联合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脊柱外科、胸外科、普外科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患者实现“保命、保肢、保功能”三重目标。
经历4个月治疗,现在伤者手指和上臂均已恢复知觉,最近顺利出院。
多学科联动为伤者接上断肢
去年底,陈先生不慎发生意外,两侧手臂近端撕脱性完全离断,失血量超3000毫升。到医院时,他已陷入失血性休克,还合并胸椎爆裂性骨折、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多发伤,危在旦夕。
南医五院迅速启动创伤急救红色预警,手术室、血库、多学科团队提前就位。伤者到院后,迅速完成断肢低温保存、加压止血。
该院创伤骨科主任钟华介绍,考虑到患者还很年轻,各团队会诊后决定为他进行再植手术,将断肢接回去。断肢再植的时间越短越好,南医五院当即启用绿色通道极速运转,30分钟内完成备血、影像检查及术前准备。
“因为患者是双臂高位断离,我们要有两组医生同时手术。”钟华说,从进入手术室开始,就有两组医生同时对断肢和手臂两侧创面进行清创,做血管神经分离及标记等。
这场手术并不容易,要面临四重风险:高位离断无法使用止血带、胸椎骨折限制手术体位、血管神经严重撕脱缺损、多系统创伤叠加风险。
参与手术的医生马肃霜复盘了这场持续了9个多小时的“闯关”过程:首先修复血管神经,重建肱静脉及头静脉通路,保障血运循环;为保留肩关节功能,短缩肱骨5厘米,外固定架辅助稳定断端。同时,多学科同步手术,脊柱外科、胸外科完成胸椎及肋骨骨折内固定,避免二次手术风险。
术后,患者经过精准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再植肢体血运良好,成功迈过“存活关”。
精细护理帮伤者恢复肢体知觉
闯过“存活关”,还要通过精细护理,严格做好抗血栓、抗感染、抗血管痉挛,才能确保肢体功能恢复。
转入普通病房后,南医五院创伤骨科护理团队以“盯病情、护肢体、稳心理”为核心,为患者制定了全周期护理方案。该院创伤骨科护士长邹梅介绍,手术后护理团队24小时盯着患者的肢体状态,每15分钟查看肢体肢端血运、感觉、颜色、温度及患肢肿胀情况,避免血管堵塞、血管痉挛的发生。
“护士要调节合适的病房温度、湿度,用烤灯给胳膊保暖、帮患者摆对姿势避免压到血管,疼了及时给止痛药,避免各种因素导致血管痉挛。”邹梅说,护理的工作就是让患者从“活下来”到“活得好”。
目前,患者手指、上臂均已恢复感觉,康复阶段情况稳定。并且已开始肩关节活动度训练,未来将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最大化恢复。
钟华提醒,如果遇到肢体断离情况,要第一时间赶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如无法前往医疗机构,应及时呼叫专业救援。严重创伤切勿自行搬动患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清晰说明伤情,便于医院提前准备。
同时,要注意现场止血与断肢保存,离断肢体用清洁纱布包裹后置于干燥塑料袋,外层用冰块冷藏,禁止直接接触冰或浸泡。
南方+记者 刘汉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