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超越北上广比肩深圳,佛山民企为何那么能打?

南方+

在资本市场,有一个重要数据,佛山竟比肩深圳,超越北上广!

近期有媒体统计显示,2024年A股市值最高的十强民营企业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美的集团、东方财富、迈瑞医疗、立讯精密、恒瑞医药、寒武纪、海天味业、牧原股份。

其中,深圳、佛山各占两席,北京、上海、东莞、宁德、连云港、南阳各占一席,而广州、杭州等经济强市未有民企上榜。

换而言之,在A股市值十强民企中,既不靠海、也不延边,更没有特殊资源优势的佛山,独占两家。

佛山民企为何那么能打?

佛山城市图。廖明璨 摄

佛山城市图。廖明璨 摄

上市民企,佛山有个“超万亿军团”

2024年A股市值十强民营企业榜单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收盘价,美的集团市值5724.6亿元,同比增长了49.2%,排名第三。海天味业市值2552.3亿元,同比增长20.9%,排名第九。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并不意外。

回溯过往,佛山的两位“十强”,在高手如云的A股市场中,因市值高而常态化“出圈”。

“十强”榜上的美的,已多年蝉联国内家电行业市值第一,也是佛山市值最高的A股上市公司。

作为A股消费板块标杆企业,海天味业常年被誉为“酱油茅”。截至2024年底,国内22家调味品上市企业中,市值2552亿元的海天味业是唯一市值超千亿大关的企业,更超过其余21家企业市值总和。

市值,反映的是市场对企业实力的评价。而美的与海天,正是佛山民企的转型范本。

“承C转B”的美的,近年将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科技、能源管理等To B业务列为核心业务,打造第二引擎,同时通过并购和海外建厂加速国际化,让企业实现在大吨位体量上再跃迁。去年,美的营收突破4000亿元。

美的生产车间。戴嘉信 摄

美的生产车间。戴嘉信 摄

海天同样押宝多元化,探索进军火锅底料、复合调味料等新赛道。去年,海天味业还成功打造酿造行业第一个世界灯塔工厂。

不仅民企个股强,佛山的 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相当惊人。

据荣正智库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佛山54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1.1万亿元。这个“身价”不仅大幅领先于珠海(5785.55亿元)和东莞(4145.08亿元),居全省地级市之首,也让佛山在深圳和广州之后,成为全省第3座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万亿元的城市。放眼全国,这个“份量”也十分不俗,超过了很多省会城市、万亿级城市。

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各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情况。图源:荣正智库

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各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情况。图源:荣正智库

如果将目光聚焦在A股上市民营企业,佛山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无论数量还是市值,民营企业一直都是佛山A股上市军团里的主力军。佛山54家A股上市公司中,仍有多达40家民营企业,占比达到74.07%。

据同花顺iwencai数据,佛山40家民营A股上市公司2024年总市值为1.01万亿元,占全市同期全部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87.83%。

也就是说,光佛山民营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就已经超过珠海、东莞的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位列全省地级市之冠。

一些强市虽然在总市值上超过佛山,其民营企业市值占比却被佛山甩在身后。

截至2024年底,广州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78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总市值为6716.89亿元,占比37.73%,远低于佛山。

截至2024年底,广州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1.78万亿元,其中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约6716.89亿元。图源:荣正智库

截至2024年底,广州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1.78万亿元,其中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约6716.89亿元。图源:荣正智库

“破旧”与“出新”,两条腿走路

将镜头从A股放大至整座城市,佛山民营经济的强盛,足以在广东乃至全国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截至目前,佛山全市各类经营主体达到171.23万户,其中民营经济经营主体165.7万户,占比96.76%。佛山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六成,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

佛山民营经济不是一时强,而是一直强,已经“长红”数十年。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企都非常“敢”。这个“敢”,是“敢饮头啖汤”的“敢”,是“敢为天下先”的“敢”。

这种“敢”已经有多年传统。1978年,港商与佛山容奇镇政府共同出资创办了大进制衣厂,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开办的“三来一补”企业。此后,洗脚上田的本地农民与南下谋生的外来人员,纷纷在佛山走上创业路,在家电、陶瓷、家具、建材等领域打出一片天。

1993年,规模已经接近10亿元的美的,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上市乡镇企业,也开启了迈向千亿市值龙头的第一步。

在中国“入世”后,佛山敢闯敢拼,美的、海天、格兰仕、万和、新明珠、蒙娜丽莎等民企逐步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Made in foshan”加速走向全球。

海天味业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海天味业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以民企为主力,佛山制造创下众多全球第一:陶瓷产量全球第一、微波炉产量全球第一、电风扇产量全球第一、冰箱产量全球第一、空调产量全球第一、酱油产量全球第一……同时,佛山经济总量快速攀升。2000年佛山GDP首次突破千亿;2010年突破5000亿;2019年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17个、地级市中第3个万亿GDP城市。

在此过程中,佛山民企始终充满活力,走在产业升级最前列,不断提速“数改智转”的步伐。至2024年底,佛山已累计打造2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3家“灯塔工厂”、9家国家5G工厂、5家国家智能工厂,73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198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超百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在“破旧”的同时,佛山民企不断“出新”。以竞争白热化的家电领域为例,即便已有美的、格兰仕、海信等“参天大树”,佛山仍然培育出小熊电器、德尔玛等新秀企业,在小家电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及房地产市场形势,给佛山经济带来了冲击。在外界发问之时,佛山已经率先二次创业、重新出发。在此过程中,佛山引导民营经济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军,涌现出邦普循环、希荻微等一批积极拥抱新能源、芯片行业新风口的隐形冠军。

同时,佛山也在发挥民营经济发达、营商环境口碑好的优势,加速布局新型电力装备、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板块,面向全国各地吸引了一批民营企业投资。

以新型电力装备为例,佛山借助万亿装备产业集群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5年以来,佛山相继迎来正泰电器50亿项目等龙头企业重点项目集聚,推动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剑指千亿集群。

再次出发,佛山民营经济的新传奇,仍然值得期待。

佛山与超大城市“掰手腕”背后

佛山与深圳在A股民企市值十强榜单“掰手腕”,是广东各地民营经济你追我赶、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跳出一城一地看全局,“十强”中,深圳、佛山各占两家,东莞占一家,也就是说,广东民企占了“半壁江山”。

民营经济一直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与“招牌”。

2024年,广东GDP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这背后的民营经济力量不容小觑。

“56789”是一组非常直观的数据:广东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GDP、六成以上的进出口额和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八成以上的新增就业、九成以上的经营主体。

广东不仅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批家喻户晓的世界500强民企,还有千千万万如影石、云鲸、乐聚机器人等蓬勃生长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繁荣生态。

中国哪里的“老板”最多?答案无疑是广东。民营经济的繁荣,也催生了一批企业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占全国1/10,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

广东民营经济为何能领跑全国,并且长盛不衰?

看创新,动能澎湃。一批具备高增长性的企业在茁壮成长: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异军突起,涌现出优必选、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等机器人“七剑客”;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乘势而上,诞生了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全球独角兽企业,亿航智能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在自动驾驶领域,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两家企业先后赴美上市,成为“全球通用驾驶第一股”与“全球Robotaxi第一股”……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广东民营企业乘风破浪。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协同进行大负载大尺寸料箱搬运。南方+记者 朱洪波 通讯员 罗艳 摄

看产业,向新图强。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气机械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超4成;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占全国18%,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在广东蔚然成势。

看精神,敢为人先。改革开放浪潮初起,大批民营企业家毅然“下海”,从“三来一补”开创中国外向型经济先河,到广大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走出以美的、格兰仕为代表的民企龙头。如今,敢闯敢试的广东民营企业瞄准全球化,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销量大增,2024年出口突破40万辆、增长70%;TCL在欧洲全品类规模预计超过100亿元……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占同期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6%。

看土壤,不断厚植。在组织保障方面,今年2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服务;在市场监管方面,广东将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持续消除市场准入显性和隐性壁垒,确保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政策支持方面,广东出台专项资金方案支持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并引导各类创投基金加大对初创期、种子期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耐心资本”,建立“尽职免责”制度,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民营企业家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时代舞台。

撰文:叶洁纯 林东云 王谦 郜小平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