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带动就业、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开展“英州夜谈”化解矛盾纠纷……
民之所望,政之所行。近年来,英城街道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作为惠民利民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民生实事为针脚,织就城乡发展的幸福图景,让发展成果如春风化雨,润泽千家万户。
深耕特色产业
奔赴乡村共富
咕咕咕……清晨,“90后”夫妻梁武东和黄玲玲走进天顺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鸽舍,伴随着一阵阵“鸽”声,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天顺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英城街道岩前村委会田心村民小组,农户通过与合作社签订承包合同,实现了从工人到老板的转变,合作社还提供饲料、药物以及养殖技术的指导培训,大大增加了农户养殖白鸽的信心。
英城街道大力发展肉鸽产业。陈咏怀 摄
像梁武东夫妇这样的养殖户还有60多户,他们有些是外地务工返乡的年轻人,还有一些是土生土长的农户。合作社优先招聘当地村民务工,还将净利润的5%返还给田心村民小组增加村集体收入。天顺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存优质栏种鸽25万对,年出栏乳鸽680万羽,年产值约9000万元,带动当地200余人稳定就业。
产业发展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位于江湾村的英德弘大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年出栏鸡苗1200万羽,营业收益达18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个。金福园种业公司位于城西社区,作为“一村一品”项目,年育苗1000万株,总产值600万元,带动20名村民就业。这些富民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
焕新城乡面貌
勾勒宜居图景
曾几何时,城中消防小区道路破损、污水漫溢的“顽疾”让居民群众苦不堪言。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英城街道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道路黑底化工程让7378米污水管、9192米雨水管蜿蜒地下,昔日“雨天踩泥、晴天闻臭”的窘境彻底终结,更有城南北门街、二松巷等老城区同步焕新,硬底化路面平整如新,从“忧居”到“优居”,老旧街区蝶变新生。
除了老旧城区以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是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英城街道创新“三级责任体系”,以党旗领航,让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共绘清洁画卷,同时大力推行“门前三包+积分激励”机制,鼓励村民自发开展清扫巷道、打造美化庭院。如长岭村以“积分制”成功点燃群众热情,激励千余人次投身环境整治。
此外,街道设置的260个垃圾收集点在各村小组星罗棋布,14辆作业车穿梭乡间,日均20吨垃圾量无害化处置,昔日“脏乱差”蝶变为“绿净美”,一幅“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田园新景徐徐铺展,从“净村”到“美村”,切实谱写乡村治理新篇章。
情暖“青苗”“银发”
托举幸福两端
“一老一小”牵系万家冷暖。英城街道以“叩门服务”架起连心桥,民政干部与社工携“关怀锦囊”入户,炕头话冷暖、庭院扫尘埃,为留守老人解孤寂;为困境儿童送书包文具,开课业帮导、心理疏导“双通道”;对特困家庭实施“安居三查”——一查住房安全,二问衣食冷暖,三解“急难愁盼”。同时,化身“安全说书人”,将防电火隐患、避煤气风险的智慧,化作家常话里织密的防护网,让平安驻进千门万户。
英城街道到福利中心慰问集中供养特困老人。
“四点半课堂”点亮成长星光。放学后的城西党群服务中心化身“童趣乐园”,街道联袂高校打造“校地共建”品牌,作业辅导、手工课堂、爱国教育轮番登场,孩子们直呼“比玩游戏还有趣”。此外,联动“我们的节日”和“文明实践夜模式”,让家长下班后也能带孩子参与亲子阅读、科普体验,真正实现“服务不打烊,关爱不断线”。
“长者饭堂”烹出暖心滋味。即将开业的长者饭堂,以“政府补、企业让、个人付”模式强力破解老人“做饭难”的困境,菜单及时换新,确保营养均衡,30个餐位暖意融融,低保老人陈伯感慨:“等开业了以后,就再也不用凑合剩饭冷菜,和朋友吃饭也可以有‘家’的味道咯。”
夜话民声“零距离”
共治共享解民忧
“英州夜谈”点亮星光下的民意直通车。
暮色四合,碧桂园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灯火通明,50余名居民围坐畅谈,民警以真实诈骗案例揭秘“套路”,居民边“吃瓜”边学反诈妙招,随后就居民关心关注的教育、住房等民生议题开展现场答疑,问题直通督办清单。此外,“脚步丈量”叩响民心之门,城南社区干部夜访时发现城南市场污水横流,及时组织清淤铺管,让20米“堵心路”变“舒心道”。而这仅仅是一次“夜谈”的缩影,2024年以来,街道开展“英州夜谈”活动76场,化解纠纷29起,90.6%的矛盾消弭于萌芽阶段,一桩桩“小事”被列入“民生微实事清单”,化作一张张“幸福答卷”。
英城街道开展“英州夜谈”。
从背街小巷的焕然一新,到“一老一小”的暖心守护;从“英州夜谈”的真诚沟通,到富民产业的蓬勃发展……下一步,英城街道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指南针”,让民生温度可感可触,让幸福底色愈发明亮。
南方+记者 陈咏怀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