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数据驱动+五维融通,赋能课堂教学改革新发展

南方+

走进韶关学院的教学楼,一间间教室里正悄然发生着一场教育变革的生动故事。

学校创建的基于大数据的学生评教系统,能够精准收集学生对每一堂课的反馈。教师们可以在课后查看系统评价数据,从教学内容的理解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到课堂氛围的活跃度等方面,分析自己的教学优势与不足。

“以前只凭感觉教学,现在有了这些数据,就像有了导航,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改进。”青年教师张丽娜说。

近年来,韶关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评教数据驱动的“评教、促教、研教、活教、强教”五维融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

在创新教学圈里,不同学科的教师围坐在一起,分享教学心得。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丘秀珍老师分享如何运用动画视频让抽象的仪器原理具象化,用虚拟仿真项目库资源给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文学与传媒学院刘大伟老师则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分享如何运用AI数字人技术创设有趣生动的师生互动教学场景,提高课堂教学的高阶性、创造性与挑战度。

在五维融通机制的推动下,韶关学院推行分类、分层、多元的培养模式,通过打造创新教学圈、强化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推广对分课堂“CREATE ”范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显著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一组数据见证改革的成效:近五年,教师在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中的获奖数量从25项增至105项,教师教学发展指数连续5年稳居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前40名。学校还蝉联五届省青教赛“优秀组织奖”,蝉联两届省美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获“全国对分课堂示范校”、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学校”等称号。

2025年,韶关学院再次发力,启动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行动,聚焦AI赋能课堂教学,制定并发布了《韶关学院2025年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推出 “1020课堂教学改革工程”,明确十项具体举措,涵盖课堂教学改革专项培训、教师挂牌选课、教学方法推广、互动教学强化、教师评价改革等多个方面。学校计划评选 20 门示范课堂,以点带面推动全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并制定专项工作考核评价表,为改革按下“加速键”。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最终落脚于学生的获得感。在AI赋能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学习兴趣显著提高。数据显示,自AI赋能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提升了30%,课堂抬头率和参与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灌输模式,将课堂变为学生探索、合作、创新的实践场域,不断强化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效用,激发教学新活力。”韶关学院副校长田广增表示,在数据驱动与五维融通机制的引领下,AI赋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智慧高效,让学生成长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谢琳

编辑 杨韬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