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林芝家长赴南粤: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家校联谊

南方+

木棉牵手雪莲,南粤挽起高原。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与内地西藏班办班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教育交融在佛山温情展开。

5月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林芝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指导,佛山市教育局、林芝市教育局在佛山一中举办“同心共育石榴籽,携手同行成长路”家校联谊活动。粤藏教育工作者与内地西藏班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民族团结,共绘育人新篇。

粤藏教育工作者与西藏班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民族团结,共绘育人新篇。

粤藏教育工作者与西藏班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民族团结,共绘育人新篇。

1995年广东省承担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区任务。同年,佛山一中开办内地西藏班,第一批学生从林芝跨越山海来到佛山求学,这既是个人成长的创新选择,更是民族交融的美好见证。现如今,佛山已有4所学校开办内地西藏班。

佛山市林芝籍西藏班学生代表合影。

佛山市林芝籍西藏班学生代表合影。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表示,“多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内地民族班办班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促进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其作为教育援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落实。在粤林两地政府、教育部门的协同配合和广大家长的支持下,西藏班办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广东省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致辞。

广东省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致辞。

在佛山,粤林两地的融合教育已结出累累硕果。佛山市教育局局长黎妍公布的数据令人振奋,“全市4所西藏班学校实现100%初中升高中、100%高中本科上线,双一流高校录取率达60%。”这些数字,凝结着一代代佛山教育工作者接续的奋斗,映照着孩子们眼中的星光,更融汇在他们画笔下唐卡与水墨里。

高一(6)班次仁措姆的家长米旦,以“双重身份”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情愫。二十年前,这位藏族少年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踏上内地求学之路。也正是内地西藏班,让他有了用奋斗改变家乡的机会。

高一(6)班次仁措姆的家长米旦,以“双重身份”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情愫。

高一(6)班次仁措姆的家长米旦,以“双重身份”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情愫。

“记得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为语言不通的我一遍遍辅导,记得生病时同学送来的热腾腾的饭菜,更记得老师用耐心和鼓励让课程基础薄弱的我重拾信心。”从青涩学子到家长代表,米旦用亲身经历诠释着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如今,女儿次仁措姆正沿着他的足迹成长。

本次家访交流活动确乎超越了常规的家校对话,也为粤藏两地教育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不仅见证着教育援藏的丰硕成果,更昭示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光明前景。

采写:南方+记者 高雨宁

通讯员 罗绮淇

佛山市教育局供图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