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边角料”到“幸福微空间”,清城东城清飞社区居民幸福感满满

南方+

5月8日,笔者从清城区东城街道获悉,近日,清飞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党群服务中心“提质拓能”行动要求,不断完善拓展15分钟幸福生活圈,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保利天汇中景花园大门左侧的活动区域是“晴天灰、雨天泥”的问题空地,居民途经时常需绕行,清飞社区以“微改造”工程为切入点,不仅让500平方米的闲置地焕然一新,更以“功能叠加、服务延伸”的创新理念,将这块“问题角落”转化为便民服务点、健康驿站、活力广场,一块曾经让居民避之不及的城市边角料,如今成为社区最亮眼的风景线。

保利天汇中景花园大门左侧活动区域改造前。通讯员供图

保利天汇中景花园大门左侧活动区域改造前。通讯员供图

从“绕道走”到“抢着来”

边角地变身便民枢纽

网格员在巡查“扫街”时发现,保利花园内有一块橡胶严重破损、坑洼不平的闲置空地,给居民的安全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收到问题反馈后,社区“大党委”及时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构建“民需采集、党群共议、动态优化”的民生事项响应闭环,充分征集社情民意,通过错峰施工、科学规划,铲除老化橡胶层,铺设500平方米沥青路面,增设3张不锈钢长椅、1处象棋台及排水系统,惠及周边4小区居民,成功打造一处“全龄友好空间”。如今,推婴儿车的老人、放学的孩童、拎菜回家的主妇,都能在家门口的休闲区找到歇脚点。正如退休老干部刘老师所说:“现在买完菜都闲逛一会再回家,非常惬意!”

从“看病难”到“健康管家”

健康服务惠及1200人次

活动区域改造后。通讯员供图

活动区域改造后。通讯员供图

道路改造后的开阔场地并未止步于通行功能,清飞社区党支部通过“资源整合、服务错峰、精准供给”模式,联合清城区人民医院、东城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将场地转化为全人群覆盖的健康服务阵地。每季度开展的“雷锋同行”志愿服务活动,联动医疗团队现场坐诊,累计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中医理疗体验、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超1200人次;为独居老人定制“健康快递”上门服务,完成慢性病随访管理400人次,让关爱穿透钢筋水泥的阻隔;此外,“新时代智慧型社区”系列活动,则将急救技能培训、膳食营养课堂等实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真正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早发现”。居民王阿姨点赞:“现在量血压、学养生,下楼遛弯就能一站式搞定!”

从“旁观者”到“主力军”

60名银发族乐享“太极生活”

老人们参与公益太极晨练班。孙运冰 摄 

老人们参与公益太极晨练班。孙运冰 摄 

清晨,退役军人邱伯准时在改造后的广场上练习太极,与他一同晨练的还有60余名银发学员。社区党支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健身需求,创新“公益培训+微利惠民”的模式,引入专业太极教练蒋老师开设公益课程,并围绕绿荫步道配置适老化器材、休憩长椅,打造舒适颐养空间;此外,公益太极课程催生了爱阅读书会、节气养生茶话会等3个自发组织,让退休生活从“围着灶台转”变为“绕着幸福转”。以“低门槛参与、高品质服务”激活银发社群活力,清飞社区党支部让“老有所乐”从愿景照进现实。

从“避之不及”到“流连忘返”,清飞社区用“去顽疾、补功能、添温度”三步走策略,将边角地改造为幸福增量场。如今,这片曾经的“城市盲区”跃动着义诊服务的温情、太极晨练的活力、邻里笑语的暖意——这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诠释。

撰文:孙运冰 通讯员 张慧 林嘉琪 黄钰瑶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