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超10万亩!四会沙糖桔如何“甜蜜”造富|百千万看四会

南方+

在四会黄田镇西岸村,千亩沙糖桔高标准高效益示范园连片果树长势喜人,当地沙糖桔饮料加工厂内,10条中高端饮料生产线快速运转,日产量达到300万罐(瓶)。

作为四会沙糖桔的核心产地,西岸村不仅一扫黄龙病阴霾,还大力开发沙糖桔深加工,从“单一生产”迈向“三产融合”。

西岸村的华丽“逆袭”是四会沙糖桔产业发展的缩影。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四会持续壮大富民兴村产业,围绕“强一、接二、连三”的思路,统筹协调沙糖桔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各环节,打造出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目前,四会全域沙糖桔种植面积10.78万亩,产量21.77万吨,超万户农民参与到沙糖桔产业化经营。

四会黄田镇西岸村千亩沙糖桔高标准高效益示范园。

四会黄田镇西岸村千亩沙糖桔高标准高效益示范园。

擦亮品牌卖好价

“正宗的四会沙糖桔皮薄、肉脆、味甜,而且产量稳定,是我们的‘抢手货’。”佛山市华南水果副食城总经理庞枢对沙糖桔评价颇高。

四会是中国柑桔之乡,四会沙糖桔更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但十多年前,受到冰雪灾害与黄龙病影响,四会沙糖桔种植面积锐减、价格下跌,市场地位逐渐被周边产地取代。

2018年,四会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始大范围科学复种沙糖桔,建设沙糖桔无病毒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推广绿色种植、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智能化种植管理、黄龙病绿色防控等高效栽培技术,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标准化绿色高效种植方案,培育果农成为土专家。

肇庆奇乐之仁堂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沙糖桔饮料生产线。

肇庆奇乐之仁堂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沙糖桔饮料生产线。

在“百千万工程”科技强农政策引导下,四会市政府还牵头制定《沙糖桔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创新建立“政—科—农”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组织种植户参加防控技术轮训班、印发图文并茂的防控手册、建立示范基地观摩制度等组合拳,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全市主产乡镇(街道)全覆盖。

作为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四会翠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做大做强做优1000亩沙糖桔高标准高效益示范园。目前,沙糖桔已进入稳产期,年产量超过200万斤。公司还配置了沙糖桔厂房、冷藏保鲜库、初加工生产线和全自动包装生产线,日处理产能达80吨。

“四会沙糖桔逐渐从‘种得好、产得优’向‘卖得好、卖得快’转变,按照应有的价值卖出去。”翠田公司相关负责人陈玉成认为,随着区域公共品牌越擦越亮,围绕沙糖桔形成的商机也越来越多,公司产品已成功打入华中、华北市场,也有不少投资者向他咨询相关业务,计划落子沙糖桔行业,打造可溯源的中高端果品。

当前,四会沙糖桔揽获“中国名优果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进驻盒马鲜生、山姆会员店等高端商超,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销售额不断提升,出口量同比增长。

做好产品延产链

在肇庆奇乐之仁堂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一辆辆满载着沙糖桔的货车驶入加工区,在经过检验、称重等环节后,这些沙糖桔马上送入车间榨成果汁。

肇庆奇乐之仁堂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沙糖桔饮料产品。

肇庆奇乐之仁堂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沙糖桔饮料产品。

该公司于2021年开始研发沙糖桔系列饮料,2022年初正式陆续向全国市场推出沙糖桔果汁饮料、汽水特色产品,如今已经开发出20多个沙糖桔单品。企业把工厂建在水果原产地,从采摘运输到制成原浆,用时不到6小时,赢得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认可。

如今,奇乐公司已和四会本地以及怀集、广宁、德庆等沙糖桔产地积极对接,进一步加强与广西富川联系,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2024年已收购沙糖桔约8000吨,带动种植面积约9000亩,带动种植户约1700户,平均每户增收约4500元以上。

四会沙糖桔。

四会沙糖桔。

看好沙糖桔市场前景,企业正加快推进年产60万吨饮料增资扩产项目,主要建设高标准冷库、原材料仓库,预处理车间、成品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达标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2亿元,将带动新增收购沙糖桔超4500吨、沙糖桔种植6000亩。

为构建“产+加+销+游”柑桔产业发展新体系,四会还组织七彩柑乡四会沙糖桔田园综合体、四会市桔子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黄田镇成功申报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其中,四会市桔子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千亩沙糖桔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打造农旅结合示范区,实现基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促进柑桔第三产业产值1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四会做好“农头工尾”文章,推动“一果一花一鱼一桌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工业化、品牌化发展,三年间,先后对接引进67个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55.85亿元,四会全部村集体平均年经营性收入由2022年的64.82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70.96万元。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李颖聪

编辑 刘舜欣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