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尾市政府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总结“十四五”以来民政事业发展成效,为后续工作谋篇布局。会议明确,全市民政系统要聚焦民生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汕尾实践筑牢民生根基。
回首过去五年,汕尾民政围绕“兜底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治理、安全稳定”五大板块精心雕琢、精准发力。
汕尾连续五年将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水平纳入民生实事,累计投入约39.69亿元,每年惠及超10万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构建“三个救助圈层”,细化救助措施。
城乡救助差距持续缩小,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比例提升,各项救助标准与补差水平大幅增长。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高效运转,动态监测处置率达100%。2024年,汕尾城乡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完成率全省第一,“爱心地图”“善美救助”网络获全省肯定,入选全省民政会议创新经验汇编,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天。
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成型,市福利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县级福利机构全覆盖,部分福利院创新运营模式。全市打造多个镇(街)、村(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公办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成果丰硕。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至80%,特殊困难适老化改造超额完成省“十四五”目标。老年助餐服务深化,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成效显著,多个社区和敬老院获国家级荣誉,让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
农村地区慈善超市示范点实现建制县全覆盖,慈善机构开展长期帮扶项目,接受捐款用于慈善救助,惠及众多群众。福彩销量突破4亿元,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市、县、镇三级全覆盖,并建成多个镇级示范点。海丰、陆丰福利院孤儿移交市儿童福利院集中养育,实现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首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建成运营,多项服务实现“跨省通办”,特殊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
全省率先出台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培育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实现镇(街)全覆盖,“双百”社工深入基层,累计走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超65万人次,建立服务档案5.8万个,协助落实福利政策。
殡葬服务补短增效,陆河殡仪馆项目试运营,解决群众“身后事”难题,相关做法在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得到肯定。婚姻登记历史档案电子化率大幅提升,地名管理规范有序,陆河县入选全省“乡村著名行动”试点,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过去五年,汕尾民政基础不断夯实。深入推进多项行动,民政干部队伍展现出昂扬的精气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安全有序运营,无重大事故发生。多家养老机构通过消防审验备案,获“汕尾市119消防奖先进集体”称号。全市13.62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社会面稳定,为全市大局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接下来,全市民政系统将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持续夯实民政事业发展根基。
南方+记者 彭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