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如何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系统阐述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对于各地区各部门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时间节点上看,“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谋划工作必须拉长时间线,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对各方面的目标任务,既要深入分析论证,确保科学精准、能够如期实现;又要统筹谋划,抓住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把握好节奏和进度,注重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堵点、补强短板弱项、提高质量效益,与整体目标保持取向一致性。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滥施关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造成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进一步加剧全球政经格局走势的不确定性。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外部变量,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安全能力,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当今世界,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更加激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努力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这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我们党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民生为大。当前,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此,必须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同时,还要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而涉及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实,各项政策举措要实实在在、富有实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涉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条条块块的系统工程。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外贸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更要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加强规划衔接,深入调查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在确定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时注重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